首頁 > 母嬰百貨 > 教育資訊 > 用快遞小哥代指快遞人員是性別偏見嗎 快遞員默認稱謂快遞小哥

用快遞小哥代指快遞人員是性別偏見嗎 快遞員默認稱謂快遞小哥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2.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說快遞員的時候,會習慣用快遞小哥這個稱呼,在大多數人眼中這是一個再簡單平凡不過的稱呼,但近日有網友認爲用快遞小哥代指快遞員是性別偏見,下面本站小編就帶來介紹。

用快遞小哥代指快遞人員是性別偏見嗎 快遞員默認稱謂快遞小哥

用快遞小哥代指快遞人員是性別偏見嗎

近日,有網友發微博稱,中通快遞微信小程序中,對快遞員的默認稱謂是“快遞小哥”。

該網友稱,其所在學校的快遞服務中心,只有一位男性工作人員,其餘工作人員均爲女性。

用快遞小哥代指快遞人員是性別偏見嗎 快遞員默認稱謂快遞小哥 第2張

該網友認爲,中通快遞默認使用的“快遞小哥”稱謂,有明確性別指向,用語欠妥。

而在查詢了九個主流快遞公司的官方微信小程序或公衆號發現,僅有兩家公司——韻達快遞、EMS中國郵政速遞物流——使用“快遞員”這樣的中性表述,其餘七家公司均使用“快遞小哥”“小哥”表述。七家公司分別是順豐速運、京東快遞、韻達快遞、天天快遞、圓通快遞 、申通快遞和百世快遞。

用快遞小哥代指快遞人員是性別偏見嗎 快遞員默認稱謂快遞小哥 第3張

用快遞小哥代指快遞人員是性別偏見嗎 快遞員默認稱謂快遞小哥 第4張

用快遞小哥代指快遞人員是性別偏見嗎 快遞員默認稱謂快遞小哥 第5張

用快遞小哥代指快遞人員是性別偏見嗎 快遞員默認稱謂快遞小哥 第6張

用快遞小哥代指快遞人員是性別偏見嗎 快遞員默認稱謂快遞小哥 第7張

用快遞小哥代指快遞人員是性別偏見嗎 快遞員默認稱謂快遞小哥 第8張

用快遞小哥代指快遞人員是性別偏見嗎 快遞員默認稱謂快遞小哥 第9張

國內一家大型在線寄件平臺2019年3月8日發佈的女快遞員統計數據顯示,優秀的女快遞員並不罕見。在該平臺,女快遞員佔比超過11%。

針對此事,網友在網上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看法1:稱呼一個羣體,是以佔羣體大多數來指代呀,是一種約定俗成,這怎麼就是性別偏見了呢?警察叔叔、解放軍叔叔是不是性別偏見?

別搞西方搞政治正確那一套,那是腦殘玩法,堅決不能提倡。

看法2:不是性別偏見,是職業偏見或者職業習慣,櫃姐,月嫂,保姆,保潔阿姨,是職業的常見習慣產生的職責稱呼

看法3:前在一線上能遇到的派件員,一般是男性派件小哥比較多,遇上女性派件員的很少,除了郵政的偶爾遇到幾個外,但是她們的年齡一般比其他派件小哥都小,所以一般喊她們大姐,就是有看到有年輕的也多是跟她們男朋友或者老公出來臨時幫忙派一下,比如雙十一忙的時候就經常看到,喊快遞大姐好些吧 ……

但是其實就我而言,我會想也可以直接叫某某的快遞員的。比如叫:順豐快遞員,或者圓通快遞員! 前面加個快遞公司名稱以防聯繫錯某快遞公司,然後男女都通用的同時也代表了公司。另一種我想的是也可以喊同志的,某某同志,提到同志就感覺到一股子正氣,浩然正氣,會情不自禁的微笑面對他人,遇到需要幫助人說"同志能不能幫我……"一般被這樣喊也會盡量去幫助對方的吧,即使無法幫助,也會微笑告知,畢竟不能玷污了這個神聖的稱呼。

雖然說,送外賣的或者快遞的都是男性居多,但是女性也不是沒有,無論是快遞公司的分揀現場還是專職配送員都有女性,而且相比起來女性也會更有耐心,不過相比較而言,女性的體力相比男性要差,估計這也是女性少的一個原因,再有女性每月都會有那幾天也不太方便,最重要的一點,送快遞太糟蹋手了,臉也是風吹雨淋的,愛美的女性一般也不會選擇這種職業吧。

所以在稱呼女性快遞員的時候,希望也可以儘可能的尊重吧……

看法4:警察叔叔?門衛大哥?保潔阿姨?本身就是性別失衡的職業,親切稱呼的生活用語,要這麼上綱上線,沒法兒說話了。這不是性別偏見,不過如果是快遞外賣app之類的發信息都是小哥,好像對女性員工也不夠公平,本身這個行業女性就少,支持上線快遞颯姐稱呼。

常見職場性別歧視現象

1.“女程序員?一聽就不會寫代碼”

在我們的印象裏,總是會有一些典型的“男性”職業和“女性”職業,比如所謂的IT男和女護士,不難發現,女性就業人口往往集中在技能要求低、工資薪金較低、社會聲望低的行業。

然而,就算進入了所謂“高薪熱門”領域,男性都通常被提供較高的職務,男性佔多數的行業內,話語權將不斷地由男性把握,進而導致女性更加邊緣化。

從工作崗位來看,女性主要從事與客戶和財務有關的業務,這些常常不是企業的核心業務,其中行政/後勤/文祕、銷售、財務/會計/審計、人力資源是女性“四大崗位”,而男性往往會在一些技術崗位佔據絕對優勢。

用快遞小哥代指快遞人員是性別偏見嗎 快遞員默認稱謂快遞小哥 第10張

2.“你單身嗎?打算多久結婚呀?”

由於法律規定不得以性別爲由在就業時歧視女性,因此很多用人單位不在招聘過程中提出直接、明顯的歧視性要求(比如只招男性,男性優先等),而是通過隱性歧視的方式表現出來:

面試時表現出對男性應聘者更感興趣;

面試時對不同性別應聘者設立不同門檻,女性多被問到具有一定難度的專業性問題,以及一些與工作無關的問題;

在招聘時已確立男性候選人,但爲了美化用人單位的形象在終面階段仍然讓女性候選人“參與競爭”;

招聘中實行性別搭配,要想被錄用,必須再推薦合適入職的男生。

3.“顏值與工作能力成反比”

在職場中,女性身上總是存在很多隱形的標籤,沒有實體,卻總也擺脫不掉,時時刻刻提醒着你,和男性不一樣。

當然,職場男性也會有約束他們的一些刻板印象,比如肩負責任,保持獨立等,但關於女性的詞彙往往更多地提示了她們不擅長,或者不屬於職場——這個“男性專有領地”。

即使很多男性和女性並不適合這些標籤,但這些性別框架還是會像箱子一樣,在工作中把人們圍在其中,女性尤其如此。

4.“家庭會分散你的工作精力,少拿點錢很正常”

對於女性工作待遇的歧視,不僅體現在工資差異,還包括不同的崗位福利,男女性退休年齡差異,以及對女性員工特殊保護範疇中的歧視。

許多女性員工在懷孕、產假及哺乳期內被用人單位強行調崗降薪,手段藉口層出不窮。

5.“透明天花板”——女性職場晉升的重大阻礙

首先,因爲工作能力得不到信任,複雜核心任務一般很難分配給女性,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因此也比較少,而獲得的培訓/發展機會就更少了。很多時候,女性想要晉升,都難以爲自己找到充足理由。

其次,處在婚育階段的女性,常常被動失去晉升機會,甚至惡意調崗,懷孕回來的女性,很難再回歸之前的職業上升道路。

除此之外,還存在隱性的選擇偏見。面對同樣的晉升機會,男性更傾向於選擇男性作爲領導候選人,而女性則不受性別因素影響,做出更客觀的選擇。

以上就是有關全部內容介紹,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