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品質 > 婆媳關係 > 教師抱怨家長羣稱隱形負擔 家長抱怨家庭作業成家長作業

教師抱怨家長羣稱隱形負擔 家長抱怨家庭作業成家長作業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昨天9月10日,是我國的第34個教師節,本是一個對老師表達感恩之情的節日,可不少老師都表示,在微信羣裏,每天都是家長會,已經成了一種負擔。這是爲什麼呢?快來跟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抱怨家長羣稱隱形負擔 家長抱怨家庭作業成家長作業

班主任吐槽:家長羣信息一直在刷屏

在北京一所中學當初中班主任的劉明,覺得自己最近得了“手機恐懼症”。這是因爲,他的微信總有點不完的未讀信息。

原來,這些成指數上升的聊天記錄,都來自劉明所在的班級家長羣。“有時候發一條學校通知,家長就轟炸式回覆。一會兒一條,微信一直蹦。”劉明感慨。

有類似經歷的,還有在甘肅平涼某幼兒園做老師的趙娟。她告訴記者,老師每天都要在羣裏把小朋友吃飯的照片、學校通知等內容發送到家長羣裏。

家長們看到消息後,就會在下面跟風回覆“謝謝老師”、“老師辛苦”等客套話。

“我很感謝家長們對我工作的支持,但每個家長都發一句,反而讓後來的家長看不到重要信息了,所以我希望家長們少發。”趙娟說。

當然,這還只是其中一種情況。更讓趙娟鬱悶的是,不少家長會在羣裏發廣告或者各類點贊、轉發抽獎等信息。

趙娟說,有時候十多分鐘沒看手機,再一看微信,未讀消息就過百了。結果點開看,全是家長們在羣裏聊些瑣事,或者發些廣告宣傳。

教師抱怨家長羣稱隱形負擔 家長抱怨家庭作業成家長作業 第2張

"好的收到謝謝" 無意義回覆不想回也要跟風回

對於家長而言,當老師在羣裏發佈消息時,緊接着羣裏就會被家長們的各類日常問候與附和刷屏,也讓人"苦不堪言"。看到大多數的家長都在羣裏附和"好的收到謝謝",一般家長都會跟着回覆一句,這樣一來羣裏幾十個家長的消息必然會導致刷屏。然而要是不回覆,家長這時又該擔心老師是否會責怪自己對發佈的消息不上心,這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

除了大量沒有意義的回覆之外,還有家長反映,有愛"拍馬屁"的家長喜歡在羣裏"寫作文"。孩子開學入園第一天,爲了拉進老師和孩子的關係,有些家長開始寫起了一個個長達800多字的大作文!動輒霸滿整個手機屏幕的大段文字,堪比某寶好評返現的複製粘貼。有的家長對老師獻上溢美之詞,浮誇造作;有的家長搬出某某老師的金句名言,阿諛諂媚;有的引發其他家長的連鎖反應,形成刷屏之勢。

一些家長反映,羣裏家長經常會動用各種資源討好老師,比如,文藝活動時主動提供服裝;課外實踐時主動提供場地等等,給其他家長無形的壓力。

教師抱怨家長羣稱隱形負擔 家長抱怨家庭作業成家長作業 第3張

家長抱怨家庭作業成家長作業

金東區實驗小學發出一份公約《讓家長告別檢查作業——實驗小學教師公約之作業篇》被刷屏了。裏面提到“認真批改作業,是每一位老師的基本職責!我們希望學生擁有這樣的認識:檢查作業是我自己的事,不是媽媽的事……從今天起,我們想改變“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現狀,取消規定家長爲孩子家庭作業簽字的要求……”

小學一年級學生家長劉女士說:"老師每天要在羣裏貼出班裏字寫得好的同學的作業本,還要點名哪些同學寫得不好,作爲家長能不提心吊膽嗎?"

如今不少學校通過微信等形式羣發消息,建立家校互動平臺,這無疑有助於密切家校聯繫,但對不少家長來說卻添了塊兒"心病"。"尤其當在羣裏發佈孩子學習成績、點名表揚或批評的時候,簡直是自己回到了學生時代。"劉女士說。

除了孩子的學習表現外,羣裏發佈的各類學校作業也對家長造成壓力。家長沈先生說,孩子雖然只是上小學,但每天各種課外作業通過微信羣分發到家長手中,做完後再通過微信羣上傳,相當於公開了每個人的作業,所以家長們都想盡一切辦法幫孩子把作業做得漂亮,甚至直接代勞。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