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百貨 > 教育資訊 > 教育部談家長作業說什麼了 教育部對家長作業的要求

教育部談家長作業說什麼了 教育部對家長作業的要求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2019年中小學生暑假有關工作的通知,關於家長作業的問題受到了熱議,堅決治理給家長佈置作業,呼籲迴歸作業的本來功能,如果違反將嚴格處理嚴格查處,那麼教育部談家長作業說什麼了?下面本站小編帶來介紹

教育部談家長作業說什麼了 教育部對家長作業的要求

教育部談家長作業說什麼了?

7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介紹《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中新社記者 楊可佳 攝

9日,國新辦就《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

有記者問,“家長作業”這個現象受到廣大網友的關注,民調發現75%的網友都覺得“家長作業”負擔很重。這次文件中也提出避免讓學生作業成爲“家長作業”,接下來有哪些措施落實?

鄭富芝表示,關於給家長佈置作業的問題,一定要堅決治理。這一次起草文件的時候,教育部經過調研,發現這個問題一定要解決。首先要回歸到給學生留家庭作業的目的和功能上來。這個作業是留給學生的,幹什麼用?是爲了學生的溫故而知新,在學校、在課堂上聽完之後,回到家裏抽一點時間來鞏固所學的知識。既然是留給學生的,就要由學生去完成,不能佈置給家長。

第二,要解決一個導向問題,不能發出錯誤的信號。最近教育部看到各種各樣的評論,在深入思考一個問題,留給學生的作業家長替做了,長此以往會給孩子們灌輸一個什麼樣的思想?自己該做的事還可以讓別人代替,這不是教育的初衷。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們自己的事自己做。老師給你留的作業是爲了你鞏固提高,你讓家長去做了,家長代替了,這個導向是非常可怕的。

下一步怎麼辦?鄭富芝強調,既然中央有了規定,一定要嚴格執行,這是紀律,這是規定,不是一般的號召和要求,是堅決不能留。如果哪個學校、哪位老師違反了中央的規定,那是要嚴格查處的。家庭作業不是簡簡單單做幾道題,而是要回歸教育的目的和功能。更重要的是,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對孩子們不能發出錯誤的、有害的信息。相信校長、老師會嚴格執行,也希望廣大家長廣泛地監督,爭取把這個要求落到實處。

教育部談家長作業說什麼了 教育部對家長作業的要求 第2張

現在一個孩子讀書,家長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輔導作業,通過民意調查發現75%的網友認爲“家長作業”負擔很重。還有很多學校和老師通過微信、QQ和APP佈置家庭作業,或將作業批改交給家長,這種讓學校減負、社會增負,教師減負、家長增負的現象並不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的。

家庭作業必須弄清楚目的和功能,家庭作業是讓學生溫故而知新,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如果家長代替完成,也容易讓孩子養成依賴的思想;而家庭作業也只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學校最重目的是教書育人,錯誤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是非常有害的,很可能影響孩子以後性格發展和成人之路

教育部談家長作業說什麼了 教育部對家長作業的要求 第3張

此外,他提到,還要創新勞動教育形式。

“時代在變,現在搞勞動教育和過去十年、二十年前有很大不同。這次提出在勞動教育的形式上有兩點非常重要。一是提高勞動教育的針對性。要適應時代發展的特點,社會和時代在變化,勞動教育有新的形態;要針對城鄉勞動教育資源的特點,城鄉是不一樣的,差別很大,但各有各的優勢;要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儘管是義務教育階段,但這九年對小孩子們來講差異很大,6歲、10歲、12歲差別還是很大的,一定要結合不同年齡段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開展相應形式的勞動教育。”鄭富芝表示。

同時,做好統籌,把家務勞動、校內勞動、社會勞動統籌好。

“總的原則講,形式上不要一刀切,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只要能達到勞動教育的目的就可以,勞動教育的目的是最重要的。”他說道,“我們最近研討在學校搞勞動教育不是單純的勞動,和工人和農民的勞動不完全一樣,勞動是措施、是載體,主要是要通過勞動達到勞動教育的目的,培養孩子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弘揚勞動精神,形成對勞動的正確態度和看法,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

開展勞動教育必須要有一定的場所,所以還要強調保障。

教育部談家長作業說什麼了 教育部對家長作業的要求 第4張

“首先把已有資源用好用足,現有資源不夠還要開闢新資源,要創建一批勞動教育的試驗區,同時還規定在農村地區要安排相應的田地、山林、草場作爲學農的實踐基地,在城鎮地區要爲學生參加農業生產、工業體驗、商業和服務業實踐活動提供保障。總的講,給孩子們多一點場所就會多一點實踐的體驗。”鄭富芝介紹道。

以上就是教育部談家長作業說什麼了,教育部對家長作業的要求,請大家繼續關注。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