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指南 > 女性健康 > 女性的健康養生從補鐵開始

女性的健康養生從補鐵開始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血氣不足是現代女性一個常見的問題,如果解決這個“千古難題”?鐵是產生血紅蛋白的重要因素,血紅蛋白可以幫助紅細胞在身體中攜帶氧氣,因此缺鐵會導致貧血。如果開始出現以下徵兆,馬上補鐵吧!

女性的健康養生從補鐵開始

1、容易疲倦

易乏是最常見的缺鐵表現,同樣也是最不容易發現的。女性通常習慣於在快節奏的生活中疲憊的感覺,視爲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缺鐵會阻礙供氧,使身體得不到足夠的能量補充。累的時候伴隨着虛弱、焦躁、精力不集中的話,就必須想辦法解決缺鐵的問題。

2、月經過多

女性缺鐵的最大威脅是月經過多。生理日大量流血不能有效補充,鐵的成分大量缺失,每隔2小時需要更換衛生棉棒的話,馬上去看婦科醫生吧。

3、臉色蒼白

血紅蛋白讓你的皮膚看起來紅潤。關注你的嘴脣、牙齦和下眼瞼,如果顏色明顯不正常,可能會缺鐵。

4、呼吸短促

血液中帶氧含量很低的話,會產生缺氧的感覺。如果發現通常的運動量,例如爬樓梯和適量的健身運動後呼吸變短的話,缺鐵的可能性很高。

5、心跳加重

心臟超負荷工作會引起心律不齊、心臟雜音、腫大甚至心臟衰竭,同時會有缺鐵性貧血症狀發生。所以當心髒問題發生的時候,時刻關注身體中的鐵含量是不讓病情惡化的手段之一。

如何補鐵很重要!

補血的食物最適合含鐵胡蘿蔔素,也有人認爲經常吃蔬菜會貧血。這是錯誤的觀念,植物性的食物,不僅含鐵、胡蘿蔔素和其他養分,還具有消化吸收的優點,很多食物的鐵含量豐富。

尤其是在月經來潮的時候,一定要部分血液。血液的主要成分有血漿蛋白、鉀、鐵、鈣、鎂等無機鹽。也就是說,每次來月經,蛋白質和無機鹽的一部分都會丟失。因此,原則上,月經乾淨後1~5天內,應補充蛋白質、礦物質等營養物質,使用補血藥。在此期間既可益膚美容又有補血活血的作用的食品與藥品便成了首選。

常見補血養生食物

1、黑豆

我國古時向來認爲吃豆有益,尤其是黑豆可以生血、烏髮,黑豆的吃法隨各人之便,產後可用烏豆煮烏骨雞。

2、胡蘿蔔

胡蘿蔔即紅蘿蔔,日本人稱作人蔘,含有維生素B、C,且含有一種特別的營養素胡蘿蔔素,胡蘿蔔素對補血極有益,所以把胡蘿蔔煮湯,是很好的補血湯飲。

3、麪筋

民間食品莊、素食館、滷味攤都有貨源,麪筋的鐵質含量相當豐富,是值得提倡的美食。

4、菠菜

又稱菠菱菜,是着名的補血食物,含鐵的胡蘿蔔素相當豐富,菠菜可以說是補血蔬菜的重要食物,其他含鐵的食物,果類中葡萄乾、李子幹、杏幹、桃幹最多。

5、金針菜

金針菜鐵含量最大,比熟悉的菠菜高20倍,鐵含量豐富,還有維生素a、B1、c、蛋白質、脂肪和秋水仙醉鹼等營養素,有利於尿和健胃的作用。

6、龍眼肉

龍眼肉是桂圓肉、福肉,每年夏天新鮮龍眼發售,是民間衆所周知的補血食品,鐵質豐富,維生素a、b、葡萄糖、蔗糖等可以治療健忘、心悸、神經衰弱的不眠症,產後女性吃龍眼湯、龍眼膠、龍眼酒等也是很好的補血食品。

當然,補鐵是長期持續的事情,決不能着急,進入錯誤的地區哦

補鐵別陷入這些誤區

【鐵鍋料理能補鐵嗎?

鐵鍋料理補鐵是老人的說法,但也有一定的道理。鐵鍋中的鐵主要以三價氧化鐵的形式存在,在烹飪的過程中加入的調味料如醋、鹼都會使得鍋表面的氧化鐵進入食物,並隨食物進入胃中。經過一系列的轉換,最後以鐵蛋白的形式進入血液。可以說對我們的補鐵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是,烹飪的飲食中含有的飲食纖維、草酸、植酸,如蔬菜、粗糧、大豆製品,會妨礙鐵的吸收。因此,這種補鐵方式限制過多,效果不佳。

【吃棗補鐵比瘦肉強】

補鐵補血的人最初想到的是紅棗。棗能否補鐵有兩個值得關注的方面。一個是含量,另一個是利用率。棗含鐵量還不錯,但問題在於這個利用率。

植物性食物中的鐵都是非血紅素鐵,人體吸收率低,補鐵效果差。動物性食物,如動物血、肝、瘦肉中的鐵,爲了有利於人體吸收的血紅素鐵,補鐵效果更好。棗中含有的木質素也會妨礙鐵的吸收。

如果不用棗補鐵,建議用棗不選棗,棗中豐富的VC可以促進鐵的吸收,但棗中VC很少。

【堅果全殼類食物要多吃?】

堅果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營養和脂肪酸成分,對健康大有益處。但是如果是在補鐵期間則不宜多加食用

全麥麪包裏含有大量麩皮,麩皮中的脂酸和草酸會影響鈣離子的吸收,除此之外,對其他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也有影響,比如鎂、鋅、亞鐵離子等人體所需的元素,影響細胞的造血功能,所以不能多吃。

【咖啡與茶多喝無妨?】

對女性來說,過量嗜飲咖啡與茶,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這是因爲茶葉中的鞣酸和咖啡中的多酚類物質,可與鐵形成難以溶解的鹽類,抑製鐵質吸收。

因此,女性飲用咖啡和茶應該適可而止,一天一兩杯足。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