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常識 > 育兒指南 > 世界各國的艱苦教育

世界各國的艱苦教育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社會競爭,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競爭,更多的是意志和毅力的競爭,沒有辛苦的精神和能力,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各國家長從小就重視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和辛苦精神。因爲孩子面臨的是市場經濟社會,是到處競爭的社會,競爭要求所有社會成員都有這種能力和精神。

世界各國的艱苦教育

美國

父母從小就讓他們知道勞動的價值。美國南部一些州立學校爲培養學生獨立生存的適應社會能力,特別規定:學生必須不帶分文,獨立謀生一週方能予以畢業。條件似乎很苛刻,但給學生們帶來了利益。父母全力支持這項活動,沒有人拖後腿走後門做小動作。美國的中學生有花錢自己的口號。美國青少年從小的時候開始,不管其家裏多富有,男孩子12歲以後就會給鄰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裏剪草、送報賺些零用錢,女孩子則做小保姆去賺錢。14歲的詹妮每週禮拜六要去餐館打工,母親告訴她,你完全可以在家裏幫媽媽幹活,照樣可領取工資。但詹妮覺得在家掙自己媽媽的錢並不是本事,她一定要去外面掙錢,表明自己有自立的能力。

瑞士

父母爲了不讓孩子成爲無能的一代,從小培養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例如,對於16、7歲的女孩,從中學畢業後送到有教養的人當一年的傭人,上午工作,下午上學。這樣做,一方面鍛鍊了勞動能力,另一方面還有利於學習語言,因爲瑞士有講德語的地區,也有講法語的地區,所以這個語言地區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個語言地區當傭人。

德國

家長從不包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還規定,當孩子14歲時,他們必須在家裏承擔一些義務,比如爲整個家庭擦皮鞋。這樣做,不僅是爲了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社會義務感。

日本

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許分日本學生在課餘時間,都要去外邊參加勞動掙錢,大學生中勤工儉學的非常普遍,就連有錢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們靠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在商店售貨,在養老院照顧老人,做家庭教師等來掙自己的學費。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給他們注入了不給別人添麻煩的想法,全家人出去旅行,無論多麼小的孩子都要背小揹包。別人問爲什麼,父母說:“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來背。

加拿大

爲了培養孩子在未來社會生存的能力,人們從早就開始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加拿大有記者家,上小學的兩個孩子每天早上結婚送報紙。看到孩子興致勃勃地分發報紙,那位記者的父親自豪地說:分這麼多報紙不容易,早起,颳風下雨也要送,但孩子們從來沒有遲到過。”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