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常識 > 育兒指南 > 兒童交往能力的六大誤區

兒童交往能力的六大誤區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8.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是美國心理學家發展幼兒交往能力的建議。乍一看,你可能會認爲這些測試問題對孩子來說太容易了。事實上,是這樣嗎?隨着心理學理論的發展,我們以前認爲的常識成爲了理解孩子交往能力的誤解

兒童交往能力的六大誤區

誤區1:朋友越多越好

從上述測試問題可以看出,給孩子至少一個固定交往的朋友有多重要。沒有一個孩子的朋友,這當然是異常的交往狀態,但是如果孩子有很多朋友,但是友誼不能持續的話,必須反省孩子是否交往有問題。可以長期保持友誼,即使你的孩子只有一個朋友,也不必太擔心。

誤區2:孩子大聲說話,給人一種明亮的感覺。這就是會交往

大聲喊叫並不比用溫和的吻說話更有說服力。孩子和新夥伴的交往也需要一定的基礎,比如真誠對待,可以和朋友分享,可以愉快地玩耍等。在孩子的交往中,能否保持友誼是問題的關鍵。

誤區3:孩子小,禮貌不周全沒關係

孩子接人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的人際關係。講禮貌的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從小培養出來的。您的孩子越早擁有禮貌的態度,他就越容易被別人接受。

誤區四:認識新朋友纔是“交際”

孩子的“交際”不是成人的“公關”,認識新朋友固然可以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但和家人的和諧相處也可以看出孩子的交往能力。孩子大部分的時間是和家人在一起的,讓孩子學會和家人和諧相處是他人際交往的基礎。

誤區五:孩子應該和“聰明”的孩子交往

有時候會聽到一些父母這樣訓斥孩子:“不要和笨小孩一起玩!”他們希望孩子結交“聰明”的小朋友,這些家長認爲“聰明”就是學習好,例如識字多或英語說得好。

其實,這些家長在無意中也給孩子灌輸了這樣的思想,“聰明”就是學習好,不值得和那些在學習上比自己弱的人交往,也不值得對別人付出同情心。

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項和強項。即使孩子的小夥伴在某個方面不如您的孩子,但別人的長處仍是值得去學習的。除了學習上“聰明”,對人有禮貌、能替別人着想等好的品質也應該學習。上面的測試問題還提到,孩子應該處於弱者(乞丐、流浪漢等),從小就知道尊重,對弱者愛的孩子更容易被別人接受。

誤區六:家長代替孩子交往

一些家長在孩子交往問題上表現得比較好面子,有時會擔心孩子不會交往不好,就索性代替孩子交往。

例如,一位母親虛榮,每次帶着孩子見到熟人,孩子還沒說話,母親就說:我們家的孩子膽小,內向,害羞。其實,母親擔心孩子說話笨,說話不合適,沒有臉。這樣,孩子本來想說的話就不能說了。

家長代替孩子交往時,實際上是保護自己所謂的尊嚴和麪子。這樣,父母保護了面子,但孩子失去了寶貴的交往機會。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