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常識 > 3-6歲 > 小兒捏脊管用嗎

小兒捏脊管用嗎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5.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兒捏脊管用嗎

寶寶生病,家長比寶寶更受折磨。不想讓寶寶吃藥打針,又不想讓寶寶受折磨,於是,不打針不吃藥的中醫療法備受寶媽喜歡,例如小兒捏脊。那麼小兒捏脊真的那麼管用嗎?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上捏脊還是下捏脊?

一般的小兒推拿教材和養生書籍中所說的捏脊指的是上捏脊(即是從下往上捏),但實際應用當中,也會有下捏脊(從上往下)不過因爲日常保健下捏脊用得比較少,所以大多父母就只知道上捏脊。上捏脊還是下捏脊有不同的適應症,要了解其適用症狀就得知道捏脊的原理。

捏脊是在後背的膀胱經和督脈上操作的,上捏脊是從長強穴(尾骨尖附近)向上捏至大椎穴。督脈主一身之陽氣,督脈上幾個主要穴位都是昇陽的穴位。根據經絡按摩“順經爲補,逆經爲瀉”的原則,順督脈自下而上捏脊的目的是昇陽,屬補法。下捏脊順序跟上捏脊相反,逆瀉督脈,有清熱瀉火通便之效,屬於瀉法,平時多用於實熱證,比如發燒或便祕的治療,極少用於平時保健。實際運用中下捏脊往往只捏不提,或單用推背代替。

比如實熱證的小兒發燒,手上的穴位推拿完後加推背(從大椎穴推至長強)至皮膚髮紅髮熱,能有效加快退燒速度。上捏脊能調動一身陽氣,陽氣升,可溫腎健脾,令脾腎得以運化,同時,捏脊經過後背膀胱經上一系列重要腧穴,對腎、脾、肺都有直接影響因爲上捏脊的根本目的是補陽氣,所以更適合虛寒證爲主的積食、便祕、腹瀉、感冒等症狀,對於素體陽虛的孩子而言,陽氣得到提升,抵抗力自然會增強,胃口也會變好。

而對於實熱證或陰虛內熱證就不適合經常上捏脊,否則會越捏內火越重,就很可能會出現便祕加重,口舌生瘡,盜汗加劇,晚上睡覺煩躁甚至發燒。

有的專家強調捏脊以七歲(虛歲)爲分界線,七歲前的從下往上捏,七歲後的從上往下捏。試問體質會跟年紀有直接關係嗎?莫非七歲以下的都是陽虛,而七歲以上的都爲陰虛?上捏脊大補陽氣會助熱,熱就會促使身體機能加速運化,因此要根據孩子體質不同適可而止,每日不可多捏,一般3~9遍就可以,多捏無益。

有的家長盲目相信捏脊的保健效果就覺得捏得越多越好,每日給孩子捏上十幾二十遍,而且早上捏完晚上還繼續捏,長期堅持的話反而造成更嚴重傷害。特別提醒下,因爲上捏脊會加重胃火,胃強脾弱的孩子,就是那種非常能吃老感覺吃不飽又容易食積的孩子,家長一定不要給孩子經常上捏脊,這種孩子現在不少見到。

上捏脊適宜時間

什麼時間上捏脊最合適呢?按一天時辰來看,最好是早上,早上旭日東昇,也是人體一身陽氣生髮之時,此時上捏脊順應了大自然規律,效果也會比較明顯。而晚上是養陰的時間,原則上不可上捏脊,否則昇陽傷陰,反招實熱病患。有些家長反應晚上給孩子上捏脊後睡眠變差甚至煩躁不安,就是這個原因。按照一年時辰看,最好是春、夏,冬季應以藏陽爲主,上捏脊會造成陽氣外泄,而且因爲冬天較冷,陽氣外泄就易感染風寒,所以原則上冬季不宜捏脊父母一定注意。

另外需要注意,上面說的那些捏脊的副反應都是長期累積的後果,如果平時偶爾捏一兩次,無論哪個方向,一般不會有明顯的副作用。比如有些無汗的高燒,既可以上捏也可以用下捏脊,目的是爲了發汗退燒,這種情況下就宜採用重手法去刺激達到解表發汗退熱的目的,方向反而不是關鍵。而平時保健的捏脊,就要看孩子年紀和體質採用相對輕柔的手法。

捏脊訣竅

第1~3遍:只捏。捏到大椎後向上提兩下,反手用2、3、4指尖貼脊柱向下抹,直至尾骨;接着捏起尾骨上的肉開始第二遍......

第4~5遍:捏起尾骨的肉向上提一下,然後每捏兩下提一下,即一二提,一二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按老辦法一直捏上去到大椎再反手下來。

要點:

1、到大椎一定要提兩下。

2、到大椎後一定要向下抹。

3、第四五遍尾椎第一把就要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

4、捏完五遍後,要用手掌從上向下來回搓幾遍,令其後背發紅發熱。

5、最後還要在尾骨上拍三下。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