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常識 > 營養 > 怎樣才能養胃?養胃的方法推薦

怎樣才能養胃?養胃的方法推薦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養胃即清養胃陰。治療胃燥津傷、胃陰不足的方法。症見胃部灼痛或胃中不舒、易飢、大便燥結、口乾咽燥、舌紅少苔、脈細數等。其實通過食療就可以調養胃了,對腸胃不好的朋友來說,就是福音。那麼,你知道怎樣才能養胃嗎?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養胃妙招。

怎樣才能養胃?養胃的方法推薦

一、情緒傷胃

中醫藥典《黃帝內經》上說“思慮過度,脾氣鬱結,久則傷正,運化失常”,說明緊張、焦慮等會影響脾胃功能。那些邊吃飯邊思考問題,把商務談判、工作會議帶到飯桌上的做法不可取。另外,細嚼慢嚥是養胃的重要原則。

二、自我按摩

適當的自我按摩可幫助改善胃功能。如每天早晚兩次自我推拿胃脘部,兩手相疊,於上腹部按順、逆時針方向,分別揉摩各30~50次,能提高胃腸動力和免疫功能。

三、運動健胃​

適當的運動有養胃健脾之功。最簡單的養胃運動發生在我們的嘴巴里——每天早晨用舌頭攪動出津液併吞下去,有生津和胃的功效。經常活動腳趾可以起到健脾養胃的作用。活動腳趾時可採取站立或坐位,雙腳放平,緊貼地面,與肩同寬,腳趾連續做抓地-放鬆的動作60至90次,對腳部經絡形成鬆緊交替刺激。做此動作時可赤腳或穿柔軟的平底鞋,每日可重複多次。

四、​熱湯放溫​

熱湯水隨着消化道一路流到胃裏,會引起消化道和胃黏膜的損傷,爲胃潰瘍和慢性胃炎提供了可乘之機。

五、經常喝粥​

稀軟溫熱的粥屬於養胃佳品。每天喝一次粥是最實惠簡單的養胃妙招。針對不同的人羣和不同的體質,可以在白粥中加入一些藥材。早餐吃牛奶燕麥粥,可以養胃和脾;晚餐吃小米粥,暖胃安神。

六、多吃新鮮蔬菜​​

各種肉食等高脂肪飲食不僅是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危險因素,是容易導致胃癌的發生。胃癌發生的重要因素是基因突變。不少致癌物質,如黃麴黴素、苯並芘等是溶於脂性溶酶的嗜脂物質,而高脂肪食物會使大量脂類物質在細胞及組織內沉積。蔬菜、瓜果等素食含有大量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等抗氧化成分,可促使細胞保持新鮮、年輕狀態,抵禦癌細胞的攻擊,同時可調節細胞分化,防止胃黏膜變性、壞死。養胃主食很重要,就是要粗細糧搭配,有粗有細,營養有互補作用,對健康有好處。

七、三分治七分養

胃在於養,有病只用藥,不注意養胃,效果慢,還難以治癒。其他病是三分藥治,七分養,胃病應該是一分藥治,九分養了。一定注意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藥最好少吃。胃不好一般西藥有控制胃液作用和消炎作用,但也有一定的缺陷。我認爲應該中西藥結合進行治療最好,在用西藥的同時看中醫最好,能徹底治癒的,中醫調整會有好效果的。

八、少吃多餐

胃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特別在晚上多吃一點就會飽的話,還會因爲胃部滯脹而影響入睡。因而建議少吃多餐,如果平時還沒到正餐時間,可以補充一些食物,但不宜過多,一定要記住這不是正餐,正餐還是要按正常來吃。食物以軟、鬆爲主,一些比較韌性、爽口的東西不宜多吃,因爲這些東西最難消化。飯後不要喝也會增加胃的消化負擔。

九、注意忌口

胃病忌口最重要,應該戒菸、酒、咖啡、濃茶、碳酸性飲料。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粘的食物,更忌暴飲暴食,戒菸禁酒。其他蔬菜水果類的食物是人體不能缺乏的,所以應該足量。但最好煮得軟一點再吃。菜和果皮的纖維比較多,可以適度食用,但不宜太多,不容易消化,瓜果可以相對多吃豆奶雖好,但爲寒性,牛奶也爲寒性,胃病的人應儘量少食或不食。炒飯、烤肉等太硬的食物,年糕、糉子等糯米類製品,各式甜點、糕餅、油炸的食物及冰品類食物,酸度較高的水果,如:鳳梨、柳丁、桔子等,於飯後攝食,對潰瘍的患者不會有太大的刺激,所以並不一定要禁止食用。

十、飯後消食

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飯後不宜立即“百步走”。特別是有胃病的人飯後不宜運動,從消化生理功能來說,飯後胃正處於充盈狀態,這時必須保證胃腸道有充足的血液供應,以進行初步消化。飯後適當休息一下,可保證胃腸道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應量。立即“百步走”就延緩了消化液的分泌,破壞了胃的正常消化,容易誘發胃病。

十一、切忌急躁

胃不舒服非急性情況下,不提倡吃藥,因爲長期吃藥都有副作用,而胃病是一種慢性病,不可能在短期內治癒。如果需要,提倡去看中醫,中醫的良方對於養胃特別有效。傳統中藥辨證施治,可以清除脾胃溼熱,抑制胃酸分泌和中和胃酸,快速修復胃黏膜,增強脾胃功能,從而達到徹底治癒的目的。

胃病是一種慢性病,不可能在短期內治好。俗話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七分養應該在三分治的基礎上進行的,治病良方就是靠“養”、急不出來,只能從生活習慣的改良中獲得。都需要一個好的胃,這些習慣的改變都是必需的,從生活作息上做起,最起碼一天三頓飯要定時定量,最好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表,然後嚴格遵守。

食材
能不能吃
保健食品
四季養生
食譜
營養
養生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