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常識 > 食材 > 荔枝的功效與作用

荔枝的功效與作用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荔枝因楊貴妃的寵愛而聞名,如今荔枝是人們頗爲喜愛的亞熱帶水果之一。剝開荔枝紅彤彤的外殼,看着水嫩的果肉,各位看官們大概已經不能抑制住內心的食慾了吧!荔枝除了鮮食之外,還可加工成荔枝幹、糖水荔枝罐頭、荔枝汁等。面對如此美味的荔枝,大家又是否真的瞭解荔枝呢?是不是真的會吃荔枝?
荔枝的功效與作用
荔枝的功效與作用

荔枝圓圓滾滾看着很可愛,剝開一顆放入口中,那甘甜的味道就在口腔裏瀰漫開來。荔枝不但美味,而且對人體有很多好處。下面就讓媽網百科給大家介紹一下荔枝的功效與作用吧!

1、荔枝的果肉具有補脾益肝、理氣補血、溫中止痛、補心安神的功效;

2、荔枝核具有理氣、散結、止痛的功效;經常吃荔枝,不僅可以開胃益脾,還可以促進食慾哦;

3、荔枝還可以明顯改善失眠,增強人類的免疫力;同時荔枝還具有一定的藥效和滋補作用哦;

4、荔枝幹配合其他食材一起水煎後,對於治療貧血、哮喘、脾虛等方面都有極大幫助。

荔枝怎麼挑選

荔枝君深受楊貴妃的喜愛,想必楊貴妃膚如凝脂也與荔枝不無關係吧!荔枝的確可以令皮膚更光滑,因此深受女性朋友的喜愛。但是市面上荔枝的種類繁多,五花八門,怎樣從中挑選出好的荔枝呢,媽網百科在這裏爲你解惑。

Step 1 看顏色

新鮮的荔枝並不是完全鮮豔的紅色哦,而是有些暗紅色,許多表皮上還可能會帶有些許的綠色呢;

Step 2 辨外表

首先要檢查荔枝帶柄的部位,要檢查柄部有沒有小洞以及蛀蟲;其次,要檢查荔枝外殼的龜裂片是否平坦、縫合線是否明顯,如果都是,就說明該品種不錯;最後,還要檢查荔枝的外表有沒有發黴發黑的痕跡,如果有的話大家購買一定要謹慎哦;

Step 3 摸手感

用手輕輕地按捏一下外殼,新鮮的荔枝的手感應該是緊硬而且有彈性,如果又軟又沒有彈性,那麼說明該荔枝已經熟透了,或者是爛了,這樣的荔枝就不好吃啦;

Step 4 聞氣味

用鼻子聞一聞荔枝,新鮮的荔枝一般都有一種清香的味道,如果有酒味或是酸味等異常的味道,說明已經不是新鮮的荔枝了;

Step 5 嘗果肉

如果可以的話,大家可以嘗一個荔枝哦,如果果肉是晶瑩剔透,證明是比較新鮮,新鮮的荔枝吃到嘴裏,果肉富有彈性,果汁清香誘人,酸甜可口。

荔枝怎麼保存

荔枝不宜久放,味道貴在鮮美,保存不當的情況下可能一兩天後就不能食用。如果有時候荔枝買多了吃不完,可不能隨意放置哦,要採取適當的方法才能長期保存。下面媽網百科給大家分享幾個保存荔枝的小方法!

1、冷短期內要食用的荔枝,可以冷藏保存。打算保存比較長時間的話,則可以把荔枝放冰箱裏冷凍保存哦;

2、把鮮荔枝放進沸水中浸泡幾秒鐘,然後及時撈起放進5%的檸檬酸和2%的氯化鈉水溶液中浸泡約2分鐘後,撈起瀝乾水分,把它放進冰櫃中貯存,也可保2~3個星期不會腐爛變質;

3、如果不需要儲藏鮮果,則可以把荔枝做成荔枝幹,這樣就能保存很長時間啦。天氣晴朗的話,可以利用陽光曬荔枝幹;如果天氣不好,則可以用烤爐等烤乾。

荔枝怎麼吃不上火

荔枝味道甘甜可口,是很多吃貨的心頭好。可是面對荔枝,吃貨們都有一個大苦惱,沒錯,那就是——上火!吃荔枝很容易上火,出現眼睛紅腫、牙痛、咽喉痛等症狀。那麼荔枝怎麼吃不上火呢?媽網百科在這裏給大家幾條小貼士來應對荔枝上火問題!

Tip 1

吃荔枝前喝點鹽水、夏枯草涼茶,或冬瓜湯、綠豆湯等都對上火有預防作用哦。

Tip 2

吃荔枝時,把剝開果殼後的那一層薄薄的白膜和肉一起吃下去;吃完荔枝後,把荔枝底部的白色蒂狀部也吃掉,這樣有效防止上火。

Tip 3

用新鮮的荔枝葉,荔枝殼煮水喝,這樣也可以防治吃荔枝上火呢。

Tip 4

在吃荔枝前,把荔枝泡在鹽水中,過一個半小時左右再吃,這樣對於降火有一定的幫助。

吃荔枝要注意什麼

荔枝雖然味道棒棒的,對人體也有諸多好處。但是吃荔枝也不能太隨意,想怎麼吃就怎麼吃哦。不當的食用方法也是會讓荔枝變得不那麼有功效哦,那麼,吃荔枝要注意什麼呢?

1、不宜空腹食用

新鮮荔枝中含有很高的糖量,空腹食用會刺激胃黏膜,從而會出現胃痛胃脹哦;

2、吃荔枝要適量

一次性吃大量荔枝很容易引發突發性低血糖症,出現頭暈、口渴、噁心、出汗、肚子疼、心慌等現象,所以各位吃貨們吃荔枝時一定要節制哦;

3、儘量不要吃水泡的荔枝

現在市場上很多荔枝都是用水泡過的,吃了很多這種水泡荔枝後會有大量水分進入胃腸道從而稀釋消化液,從而引起食慾不振或消化不良,也會造成暫時性低血糖;

4、糖尿病人慎吃

荔枝所含糖分很高,所以糖尿病人要慎吃哦。同時,因爲荔枝很容易上火,陰虛火旺、有上火症狀的人不要吃,以免加重上火症狀。

食材
能不能吃
保健食品
四季養生
食譜
營養
養生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