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常識 > 保健食品 > 孕婦吃什麼補鎂

孕婦吃什麼補鎂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  鎂在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承擔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人體一切生長過程,如骨骼、細胞、核糖核酸、脫氧核糖核酸、心臟及各種生物膜形成的重要物質。人體中還有數百種不同的酶需要鎂元素的給養。如果人體缺鎂,會使有毒物質在體內積聚引起多種疾病,包括癌症。
孕婦吃什麼補鎂
孕婦吃什麼補鎂

對於孕媽媽來說,鎂可參與核酸的合成,能激活脫氧核糖核酸酶,還維持核酸結構的穩定,因而在遺傳過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鎂是一種重要的礦物質,低鎂可引起妊娠高血壓,醫師在控制病情時,會在點滴中加入一點點鎂,讓肌肉達到放鬆目的。若孕婦含鎂量太低,容易引發子宮收縮,造成早產。

孕婦一般每天攝入600毫克的鎂就足夠了。這是包括膳食在內的。日本病理學家佳森幸男教授研究發現,常吃富含鎂的食物的人羣,其中風發病大大降低。因爲鎂可以防止細胞膜上的鈣流入細胞內,而維持細胞內礦物質的增衡,故能保護大腦不致受到損害。富含鎂的食物有小米、豆類、辣蘑菇、冬菇、番茄、海帶、紫菜、蘋果、楊桃、桂圓、花生、核桃仁、芝麻醬等。其中,紫菜含鎂量高居食物榜首,堪稱預防中風的上乘佳品。另外,鎂可維持骨骼和牙齒的堅固度,調節胰島素和血糖的含量。對控制膽固醇和心律不齊也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孕婦補鎂的重要性

1、鎂離子在體內的分佈:鎂離子是人體成份含量上僅次於鉀、鈉、鈣位於第4位的陽離子。它能與多種有機分子結合,特別是磷酸化合物和單位膜上的磷脂可逆性結合。體內的鎂離子60 %~80 %存在線粒體內及骨骼、心肌和細胞內,少量位於血漿、間質及神經組織中。

2、鎂離子參與體內所有能量代謝,激活和催化300多個酶系統,包括葡萄糖的利用,脂肪、蛋白質和核酸合成,三磷酸腺苷代謝及膜離子轉運等。與線粒體細胞及所有膜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有關。通過激活膜上的Na+-K+-ATP酶,保持細胞內鉀的穩定,維持心肌、神經、肌肉的正常功能。缺鎂引起的缺鉀,直接補鉀無效。

3、鎂的吸收:鎂的吸收部位主要在遠側腸道,即小腸和降結腸,此外,大腸亦可吸收鎂離子。吸收機制:主要通過腸上皮細胞靠被動擴散、遲緩溶解和主動轉運3種機制。影響鎂吸收的因素:藥用量的鎂,維生素D可促進吸收,但大量鎂吸收不受維生素D支配。鎂和鈣及磷酸鹽之間存在互相干擾作用。

孕婦補鎂喝什麼湯

鎂是人體必需元素之一,在神經肌肉的機能正常運作、血糖轉化等過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鎂多存在於神經與肌肉細胞內,調節神經的感應性與肌肉的收縮;孕婦喝什麼湯補鎂?

排骨墨魚湯

材料

排骨大半扇約600-800克,比巴掌略大的墨魚乾兩隻,生薑1小塊,鹽1小匙。

做法

1、墨魚乾冷水浸泡2-4小時至軟,去骨,洗淨切片。生薑切片,備用。

2、排骨洗淨砍成塊,加清水,煮沸後關火,撇去浮沫,瀝乾水。

3、在鑄鐵鍋(或砂鍋)內放入排骨塊、墨魚片、薑片,加足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煲3小時,起鍋時加鹽

孕婦補鎂吃什麼水果

蔬菜類含鎂食物:紫菜、胡蘿蔔、菠菜、芥菜、黃花菜、莧菜、辣椒、蘑菇;

水果類含鎂食物:香蕉、楊桃、桂圓、核桃仁、紅果、黃瓜等;

穀類含鎂食物:小米、玉米、大麥、蕎麥、麥芽、蕎麥麪、高粱面;

豆類含鎂食物:黃豆、黑豆、蠶豆、豌豆、豇豆、豆腐等豆製品;

其他如蝦米、花生、芝麻等也含有一定量的鎂。

小編提醒,孕婦只要平日均衡飲食,就能攝取足夠的鎂,不用額外補充。如果孕婦鎂含量太高,就容易造成鎂中毒。所以孕婦補鎂要特別注意。

孕婦補鎂需要補多少

鎂是人體必需的礦物元素,在我們身體裏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正常成人身體總鎂含量約25g,如果含鎂量太低,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產生非常不好的影響。特別是對於孕婦來說,缺少鎂,容易引發子宮收縮,造成早產等不良後果。所有說孕媽咪一定要及時補充鎂!那麼孕婦需要補多少鎂呢?每天攝入量大概是多少呢?且聽媽網百科詳細講解一番。

孕婦一般每天攝入600毫克的鎂就足夠了,這是包括膳食在內的。富含鎂的食物有小米、豆類、辣椒、蘑菇、冬菇、番茄、海帶、紫菜、蘋果、楊桃、花生、核桃仁、芝麻醬等。其中,紫菜含鎂量高居食物榜首,堪稱預防中風的上乘佳品。

媽網百科碎碎念:孕婦只要平日均衡飲食,就能攝取足夠的鎂,不用額外補充。如果孕婦鎂含量太高,就容易造成鎂中毒,所以孕婦補鎂要特別注意。

哪些孕婦比較容易缺鎂

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1、居住地軟水,鎂攝入不足;

2、營養不良、單一飲食或偏食引起攝入不足;

3、酒精中毒;

4、各種細菌、病毒感染及各種疾病增加機體鎂的消耗,如:急性胰腺炎、胃腸炎、慢性肝病、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或機能不足、心律失常、血管痙攣等;

5、使用藥物尤其是利尿劑、氨基甙類抗生素、強心甙造成缺鎂。

食材
能不能吃
保健食品
四季養生
食譜
營養
養生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