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品質 > 健康生活 > 足跟痛中草藥足浴方

足跟痛中草藥足浴方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老人年紀大了,身體毛病比較多,這裏會痛、那裏也會痛,其中,足跟痛是常見的毛病,老人如果長時間站立或者行走,就會感覺足跟底部會疼痛,久坐突然起立也會感到疼痛,嚴重的甚至腳跟都不敢着地,對此中醫有沒有好的治療方法呢?

足跟痛中草藥足浴方

驗方一:用白朮50克煎湯,讓患者浸泡足跟,每日兩三次,每次20分鐘。

驗方二:尋骨風30克、透骨草30克、雞血藤30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血竭10克、王不留行15克。上藥煎水泡腳30分鐘,每日一劑。

驗方三:透骨草、威靈仙、皁角剌、苦蔘、香附、當歸尾、紅花各30克。加水3500毫升,煎取3000毫升,加入陳醋50毫升,盛於盆內。患者足跟伸向盆內,用溼毛巾覆蓋盆口,先用蒸氣燻蒸,待溫度適宜後將全足浸泡約30分鐘。每天1劑早晚各1次。

足跟痛是指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又稱腳跟痛。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常見的爲跖筋膜炎,往往發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長期、慢性輕傷引起,表現爲跖筋膜纖維斷裂及修復過程,在跟骨下方偏內側的筋膜附麗處骨質增生及壓痛,側位X 射線片顯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中醫學認爲,足跟痛多屬肝腎陰虛、痰溼、血熱等因所致。

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筋骨失養,復感風寒溼邪或慢性勞損便導致經絡瘀滯,氣血運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養而發病。在中醫學屬於“骨痹”範疇。傳統中醫對足跟痛之症早有研究,隋代著名醫學家巢元方稱足跟痛爲“腳根頹”,書雲:“腳根頹者腳跟忽痛,不得着也,世俗呼爲腳根頹。”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大醫學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稱之爲“足跟痛”,必須使用桂附膏。目前多選用祛風除溼、溫經散寒、軟堅消腫、活血鎮痛的中藥浸泡或者是外敷足部治療效果顯著,不損傷皮膚、無毒副反應。

驗方二和三就是選用尋骨風、威靈仙、透骨草、雞血藤等祛風散寒,通經活絡;血竭、乳香、沒藥、當歸、紅花、香附、王不留行等活血散瘀,行氣舒筋;皁角剌、苦蔘等軟堅散結,消腫止痛;食醋含醋離子,有較強的滲透作用,可助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之力。諸藥水煎薰洗,藥物作用於局部,滲透肌膚,直達病所,促進氣血流通,改善局部血液運行,軟化骨刺,促進炎症吸收,從而使症狀緩解或消除。

有足跟痛的患者還要儘量避免穿底很薄的鞋,要選擇橡皮底的柔軟鞋子,避免走在堅硬的地面上。可以經常做腳底蹬踏動作,增強跖腱膜的張力,加強抗勞損的功能,減輕局部炎症。要儘量避免長期站立,長期行走,不時擡高足跟減輕足跟負荷。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