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百貨 > 行爲習慣 > 爲什麼不能在最好的年紀選擇安逸 選擇安逸還是奮鬥

爲什麼不能在最好的年紀選擇安逸 選擇安逸還是奮鬥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7.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心靈雞湯都在勸誡年輕人“不要在最好的年紀選擇安逸”,因爲那是浪費我們的青春和才華,更應該爲了理想和目標而奮鬥,對此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看法,你是選擇安逸還是奮鬥?下面帶來介紹。

爲什麼不能在最好的年紀選擇安逸?

爲什麼不能在最好的年紀選擇安逸 選擇安逸還是奮鬥

安逸不是不可以,還是看自己追求,有人追求大富大貴,也有人滿足於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小日子,都挺好的,沒有誰對誰錯,只是選擇問題。

所以只要想清楚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那麼可以選擇安逸。

每件事情都有代價,安逸也一樣。

實際上“在最好的年紀選擇安逸”是性價比非常高的選擇,無論對你還是對國家。

你20歲選擇安逸,找一個955可以養家餬口的工作,每天下班吃吃喝喝,遛狗逗貓。年齡再大點找個老婆生個娃,一家人其樂融融。

對於個人來說,你做到了勞逸結合,生活安寧,家庭和睦。對國家來說,你創造了價值,創造了消費,創造了下一代,實乃模範公民。

你20歲選擇奮鬥,找一個本分303的“高薪”工作,沒日沒夜幹,於是猝死了/035了/251了,接下來就是別人男人住你房子睡你老婆花你錢打你娃——如果你還有娃的話。

安逸是一種心態,風不打頭雨不打臉的從容。每天中午到點吃飯,味美價廉,每個月到點發工資,不用擔心,每年安排休假

安逸也不代表什麼都不幹,不代表不累不操心下力。我工作認真、努力,拿到的各級榮譽獎項也不少,高工也是正規評上的。夏天大半夜冒着暴雨出去抗洪、40℃的天氣在現場監督施工、爬到樓頂接線,到污染嚴重臭氣熏天的河邊取水樣,大冬天下着雪出去測量,全民居家的時候,按上級要求出門防疫,這些事,責無旁貸。一年一年也沒閒着,尤其前些年,還是很努力的,每年根據工作需要,編編程序,搞點創新,寫篇論文,各種榮譽證書也拿了幾十張,在全局同齡人裏也算多的,因爲要攢資歷晉職稱。今天的地位也是奮鬥出來的。安逸,我的理解就是,精神上不憂慮不緊張不恐懼不急慌,並非不辛苦,並非不幹活。

青少年時代就像攀巖,不進則退,不能鬆懈。我們中年人,至少已經爬到一個平臺了,向上看,當然有更高的平臺更好的風景,但爬起來更費勁,何必呢,安逸就安逸吧。比如,很多人給我說,副高職稱不要滿足,正確爭高。

爲什麼不能在最好的年紀選擇安逸 選擇安逸還是奮鬥 第2張

選擇安逸還是奮鬥?

本來就是可以選擇安逸的,但是很多人不希望你安逸。

你安逸了,房子就沒人接盤了。

你安逸了,老闆的3系就不能換成5繫了。

你安逸了,金條借唄就沒人借了。

你安逸了,明年雙十一就沒法衝新的成交額了。

你安逸了,996的福報就沒人享受了。

所以他們要給你灌輸年輕人不能安逸,不能貪圖享受的觀點。

他們會告訴你,如果你安逸,你會買不起房,不買房就是無家可歸。

他們會告訴你,如果你安逸,中國就無法崛起,年輕人就會廢掉。

他們還會告訴你,安逸是吃不了苦,你想安逸是你的品格有問題。

他們還會告訴你,如果你想安逸,不妨去金條借唄裏借點錢,用欠債逼迫自己去奮鬥。

可實際上呢,不安逸的人們做了個大蛋糕,最後只分到了蛋糕渣。

至於蛋糕去了哪裏,又有誰知道呢?

焦慮什麼都帶不來,還會傳染給身邊的人。

去年上半年的時候老師塞給我一個大四的實習生。

那傢伙,跟打了雞血似的,來了就加班,每天到得比我早,走得比我晚。

爲什麼不能在最好的年紀選擇安逸 選擇安逸還是奮鬥 第3張

大部分時間我是真不知道他在幹啥,我明明沒給他多少活兒幹。

他加班就算了,關鍵是他加班,總是給我一種“我手頭有很多案子沒做完”的錯覺。

明明沒案子,身邊的實習生一直在加班。

然後我就總懷疑我接過案子,只是不小心忘了。

然後長期處在“到底忘沒忘”的焦慮裏。

過了半個月,我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時間長了我能精分。

正好隔壁所接了李小龍的案子,就把他弄過去檢索文書去了。

那是我第一次真正跟熱愛加班的人一起工作。

而他的加班除了帶給我焦慮,啥都沒有。

讓他加他的班,我過我的小日子,對我們倆都好。

買彩票不一定會中獎,但不買彩票一定不會中獎。

有多少人會因爲聽了這句話去買彩票?

奮鬥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奮鬥一定不會成功。

又有多少人爲了這句話放棄了安逸的生活?

只是因爲奮鬥而成功的概率,真的比中彩票大嗎?

販賣成功學的人喜歡將成功和單一的因素捆綁在一起,一個成功的老闆,可能會給你展示他的發家史和奮鬥史,告訴你996是取得成功的唯一方法,但他永遠不會告訴你他在08年的時候買了房。

努力奮鬥,你會成爲最順手的工具,但永遠不會成爲用工具的人。

因爲大多數時候,一開始奮鬥,奮鬥的方向就錯了。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