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常識 > 備孕 > 絕經後內膜正常是多厚

絕經後內膜正常是多厚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6.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絕經是每一個女性都會經歷的事情,在絕經的時候,大家要謹慎關注自己的身體變化,因爲絕經後的子宮內膜會有不同的反映表現,時刻關注自己的身體變化,纔會更好的瞭解自己的身體情況。下面看一下絕經後內膜正常是多厚、絕經後內膜病變率有多高以及絕經後沒有陰道流血的女性,發生內膜惡變的比例是多高等問題。
絕經後內膜正常是多厚
絕經後內膜正常是多厚

絕經之後的女性子宮內膜是有一定的厚度標準的,如果超過了這個標準或者是低於這個標準就會嚴重影響大家的身體健康,那麼絕經後內膜正常是多厚呢?

一項研究發現,無論內膜厚度如何,絕經後女性無陰道出血,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均低於0.25%。在2000年的一項前瞻性研究中,宮腔鏡檢查是在內膜厚度≤4mm且絕經超過一年的女性中進行的。結果,199例無症狀女性中發現1例腺癌,惡變率爲0.5%[6]。這個數字與其他回顧性或觀察性研究相似。

在2009年的另一項前瞻性研究中,作者將厚度≥6mm的內膜厚度定義爲增厚,共發現304名患者和12例子宮內膜腺癌(3%)。在本研究中,內膜厚度爲6-10 mm,11-15 mm,16-20 mm和> 20 mm的癌症發生率爲3%(4/127),2%(2/98),5%( %)。 2/43)和11%(4/36)。內膜厚度> 15 mm(4%)的患者發生3例不典型增生。

這一結果令人困惑,因爲除了內膜厚度超過20 mm外,內膜厚度不同的患者惡變的發生率相似,而且不是很高,絕經後陰道出血的情況幾乎是相同。研究偏倚的選擇令人擔憂,總體年齡太大,超過65%的患者至少有一個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素(BMI> 30,肥胖或糖尿病)。

絕經後內膜病變率有多高

絕經後,出現內膜出現病變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因此女性需要關注自己的內膜厚度,定期做體檢,那麼絕經後內膜的病變率有多高呢?

子宮內膜癌是最常見的女性生殖器惡性腫瘤,終生風險爲2.7%(1/37)。據估計,美國每年有5,470例腫瘤(包括子宮內膜癌)和10,170例死亡。在49歲之前,風險爲0.3%。在50-59歲,60-69歲和70歲年齡組中,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分別爲0.6%,0.9%和1.3%。總體而言,無論種族,子宮內膜癌的5年生存率已達到83%以上[2]。

經陰道超聲(TVS)是評估內膜厚度的非常準確和方便的工具。在診斷參數中,TVS發現的內膜厚度與惡變的風險有關。內膜厚度越厚,惡性率越高[3]。在單次出血的情況下,TVS的內膜厚度≤4mm。惡性轉化的風險通常被認爲接近0(0.07%)並且可以被觀察和監測。但是,如果反覆出血或持續出血,無論內膜厚度如何,都應進行評估。宮腔鏡檢查是最好的檢查和評估工具。

絕經後發生內膜惡變的比例是多高

在絕經後沒有陰道出血的女性中,惡變的風險可能與內膜厚度有關,但並未超過一般人羣的風險。對於這個問題,廣大女性也要做好相應的瞭解。

在2014年的一項前瞻性研究中,268名內膜厚度> 4 mm的子宮內膜無症狀女性發現4例子宮內膜癌(1.4%)和3例不典型增生(1.1%)。對於內膜厚度<10 mm的患者,未發現異常增生或惡變。換句話說,如果截止值≥5mm,是否仍適合絕經後無症狀的女性?該領域幾乎沒有證據,且水平不高,但作者一般不建議使用5 mm作爲邊界值。

根據前瞻性研究,一些作者發現,宮內病理干預沒有理想的內膜厚度閾值。使用> 5mm的內膜厚度作爲截止值是非常不合理的,導致大量的宮腔鏡手術具有負的組織學病理學。 如果內膜厚度≥8mm作爲截止值,則最適合診斷所有宮內病變。對於內膜厚度<10 mm的無症狀女性,惡變的風險爲0。

絕經後內膜最常見的病理

如果在絕經後沒有陰道流血,就有可能是內膜出現了病變,那麼絕經後沒有陰道流血的女性,內膜最常見的病理是什麼呢?

萎縮性子宮內膜和子宮內膜息肉是最常見的組織學病理學。對於內膜厚度<5 mm,發現子宮內膜病變爲10%,其中子宮內膜息肉最常見(84%,16/19)。對於內膜厚度> 6 mm,子宮內膜息肉也是最常見的(74.3%,226/320)。

從這個角度來看,子宮內膜息肉的發病率很高,對於沒有症狀的絕經後婦女,積極干預可能不合適。在2014年的一項前瞻性研究中,萎縮性子宮內膜是最常見的組織學發現(56.8%),子宮內膜息肉佔內膜厚度> 4 mm的女性的34.4%。

He Mosi將子宮內膜癌風險增加2-3倍,長期使用非反應性雌激素替代療法可使心內膜癌的風險增加10-20倍。因此,有必要強調的是,對於絕經後的子宮女性,雌激素補充療法必須補充孕酮拮抗作用。

絕經後內膜增厚會導致內膜癌嗎

很多女性在絕經之後,就會出現內膜增厚的現象,在這種現象下,很多人都會擔心是不是會導致內膜癌?

毫無疑問,子宮內膜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對癌症患者的生存具有重要價值。但問題是,在一般人羣和與衛生政策相關的癌症篩查和預防策略中進行流行病學分析時,需要考慮更多因素。

目前的指南並不主張對患有一般風險或甚至風險增加的人進行常規子宮內膜癌篩查。對於這些人,如果絕經後有陰道出血,你應該介入。 Lynch綜合徵,基因突變和相關家族史是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另一方面,也應認真對待過度積極干預的合併症問題,但不幸的是,相關研究極爲罕見。據報道,子宮穿孔的發生率爲0.3%。此外,儘管子宮內膜活檢是診斷子宮內膜癌的金標準,但其作爲通用篩查工具的敏感性也值得懷疑。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