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常識 > 保健食品 > 南五味子與北五味子的區別

南五味子與北五味子的區別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南五味子(學名:Kadsura longi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ep.):藤本,各部無毛。北五味子是藥用植物,自然分佈黑龍江省小興安嶺、完達山、張廣才嶺、老爺嶺等山區。主產於東北和河北等地的五味子果實幹品,商品習慣稱爲“北五味子”。兩者在形態和藥用上有區別。
南五味子與北五味子的區別
南五味子與北五味子的區別

藥用價值上認爲北五味子質比南五味子優良。所以無論從形態還是藥用價值上來看南北五味子的區別還是挺大的,下面媽網百科來給您簡單的介紹一下吧!

北五味子呈不規則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徑5~8mm。表面紅色、紫紅色或暗紅色,皺縮,顯油潤,果肉柔軟,有的表面呈黑紅色或出現“白霜”。種子1~2,腎形,表面棕黃色,有光澤,種皮薄而脆。果肉氣微,味酸;種子破碎後,有香氣,味辛、微苦。北五味子主要產地爲東北地區及內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南五味子粒較小。表面棕紅色至暗棕色,乾癟,皺縮,果肉常緊貼種子上。多年生落葉藤本。小枝灰褐色,皮孔明顯。葉互生,廣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10cm,寬2-5cm,先端急尖或漸尖,邊緣有細齒;葉柄淡粉紅色。花單性異株,生於葉腋,花梗細長柔軟;花被片6-9,乳白色或粉紅色,芳香;雄花雄蕊5;雌蕊羣橢圓形,心皮17-40、覆瓦狀排列於花托上。果熟時呈穗狀聚合果。漿果球形,肉質,熟時深紅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生於半陰溼的山溝、灌木叢中。主產遼寧、黑龍江、吉林。南五味子產於長江流域及西南地區。

南五味子與北五味子的功效

五味子是使用率最廣的中藥材之一,也是中醫提倡普及的保健茶原料之一。五味子分南五味子、北五味子之分,那麼這兩種五味子的功效是什麼?如何鑑別這兩種五味子?

什麼是五味子

五味子別名玄及、會及、五梅子、山花椒、壯味、五味、吊榴等,唐等《新修本草》載“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鹹味”,故有五味子之名。五味子是落葉木質藤本,除幼葉背面被柔毛及芽鱗具緣毛外餘無毛;幼枝紅褐色,老枝灰褐色,常起皺紋,片狀剝落。葉膜質,寬橢圓形,卵形、倒卵形,寬倒卵形,或近圓形,長 (3) 5-10 (14) 釐米,寬 (2) 3-5 (9) 釐米;五味子分爲2屬,即南五味子屬和五味子屬,喜微酸性腐殖土,在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都有分佈。最早列於神農本草經上品,中藥功效在於滋補強壯之力,藥用價值極高,聯苯雙酯、雙環醇片,有保肝護肝功能。五味子分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北五味子質比南五味子優良。北五味子呈不規則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徑5~8mm。表面紅色、紫紅色或暗紅色,皺縮,顯油潤,果肉柔軟,有的表面呈黑紅色或出現“白霜”。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

①《本經》: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

②《別錄》:養五臟,除熱,生陰中肌。

③《日華子本草》:明目,暖水髒,治風,下氣,消食,霍亂轉筋,痃癖奔豚冷氣,消水腫,反胃,心腹氣脹,止渴,除煩熱,解酒毒,壯筋骨。

④李杲:生津止渴。治瀉痢,補元氣不足,收耗散之氣,瞳子散大。

⑤王好古:治喘咳燥嗽,壯水鎮陽。

⑥《本草蒙筌》:風寒咳嗽,南五味爲奇,虛損勞傷,北五昧最妙。

⑦《本草通玄》:固精,斂汗。

結語:五味子能起到滋養五臟、益氣補中的作用,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可以多喝五味子茶來進行養生。但是在食用之前,還是要分清楚南、北五味子哦~

南五味子與北五味子的作用

五味子,顧名思義,它具有五味,即酸、苦、辛、甘、鹹。中醫稱:酸入肝,鹹入腎,辛入心,苦入肺,甘入脾。所以說五味子五臟皆治。

五味子分南北五味子,而北五味子質比南五味子優良。南五味子是指華南、華北、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北五味子是指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北五味子爲傳統使用正品,除收斂固澀外,功偏補益心腎。南五味子則偏斂肺止咳。入滋陰藥當以北五味子爲宜。

生長形狀區別  

北五味子呈不規則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徑5~8mm。表面紅色、紫紅色或暗紅色,皺縮,顯油潤,果肉柔軟,有的表面呈黑紅色或出現“白霜”。種子1~2,腎形,表面棕黃色,有光澤,種皮薄而脆。果肉氣微,味酸;種子破碎後,有香氣,味辛、微苦。  

南五味子粒較小。表面棕紅色至暗棕色,乾癟,皺縮,果肉常緊貼種子上。多年生落葉藤本。小枝灰褐色,皮孔明顯。葉互生,廣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10cm,寬2-5cm,先端急尖或漸尖,邊緣有細齒;葉柄淡粉紅色。花單性異株,生於葉腋,花梗細長柔軟;花被片6-9,乳白色或粉紅色,芳香;雄花雄蕊5;雌蕊羣橢圓形,心皮17-40、覆瓦狀排列於花托上。果熟時呈穗狀聚合果。漿果球形,肉質,熟時深紅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生於半陰溼的山溝、灌木叢中。

功效區別

北五味子功能主治: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用於咳喘、遺精、久瀉、自汗、盜汗、心悸失眠

南五味子功能主治:收斂固澀, 益氣生津, 補腎寧心。用於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悸失眠。

小結

北五味子爲傳統使用正品,除收斂固澀外,功偏補益心腎。而南五味子則偏斂肺止咳。入滋陰藥當以北五味子爲宜。而最近的《中國藥典》,雖然從植物來源上將五味子分爲兩條,但性味歸經與功效主治項完全沒有差別,這可能會導致南五味子最終淘汰出局。

南五味子與北五味子如何鑑別

對五味子稍稍熟悉的人都知道這兩種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五味子,其實形態上區別挺大的,那麼到底應該如何鑑別了,下面媽網百科來給您做一個詳細的介紹吧!

南五味子與北五味子的鑑別

五味子爲木蘭科植物五味子的乾燥成熟果實,習稱"北五味子",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的功效.南五味子爲木蘭科植物華東五味子的乾燥成熟果實,功效與五味子相似。

形狀鑑別

南五味子粒較小。表面棕紅色至暗棕色,乾癟,皺縮,果肉常緊貼種子上。多年生落葉藤本。小枝灰褐色,皮孔明顯。葉互生,廣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10cm,寬2-5cm,先端急尖或漸尖,邊緣有細齒;葉柄淡粉紅色。花單性異株,生於葉腋,花梗細長柔軟;花被片6-9,乳白色或粉紅色,芳香;雄花雄蕊5;雌蕊羣橢圓形,心皮17-40、覆瓦狀排列於花托上。果熟時呈穗狀聚合果。漿果球形,肉質,熟時深紅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生於半陰溼的山溝、灌木叢中。主產遼寧、黑龍江、吉林。南五味子產於長江流域及西南地區。

北五味子呈不規則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徑5~8mm。表面紅色、紫紅色或暗紅色,皺縮,顯油潤,果肉柔軟,有的表面呈黑紅色或出現“白霜”。種子1~2,腎形,表面棕黃色,有光澤,種皮薄而脆。果肉氣微,味酸;種子破碎後,有香氣,味辛、微苦。北五味子主要產地爲東北地區及內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南五味子與北五味子使用禁忌

五味子尤其是北五味子的使用挺廣泛的,那麼它們在使用上有什麼禁忌呢?下面媽網百科來給您詳細的介紹一下吧!

「五味子的屬性」

爲木蘭科植物華中五味子的果實。主產於西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各省。秋季果實成熟時採取。曬乾。生用或經醋、蜜拌蒸曬乾用。主產於湖北、山西、陝西、雲南、四川等地。爲五味子副品,品質較次。均以粒大肉厚、色紫紅、有油性者爲佳。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

根、莖、葉、種子均可入藥;種子爲滋補強壯劑和鎮咳藥,治神經衰弱、支氣管炎等症;莖、葉、果實可提取芳香油;莖皮可作繩索。活血理氣,祛風活絡,消腫止痛。用於潰瘍病,胃腸炎,中暑腹痛,月經不調,風溼性關節炎,跌打損傷。

「五味子主治」

1.治久瀉不止。 五味子味酸澀性收斂,能澀腸止瀉。治脾腎虛寒久瀉不止,可與吳茱萸同炒香研末,米湯送服,如五味子散(《普濟本事方》);或與補骨脂、肉豆蔻、吳茱萸同用,如四神丸(《內科摘要》)。

2.治久咳虛喘。五味子味酸收斂,甘溫而潤,能上斂肺氣,下滋腎陰,爲治療久咳虛喘之要藥。治肺虛久咳,可與罌粟殼同用,如五味子丸(《衛生家寶》);治肺腎兩虛喘咳,常與山茱萸、熟地、山藥等同用,如都氣丸(《醫宗己任編》);五味子長於斂肺止咳,配伍麻黃、細辛、乾薑等,可用於寒飲咳喘證,如小青龍湯(《傷寒論》)。

3.治心悸,失眠,多夢。 五味子既能補益心腎,又能寧心安神。 治陰血虧損, 心神失養,或心腎不交之虛煩心悸、失眠多夢,常與麥冬、丹蔘、生地、酸棗仁等同用,如天王補心丹(《攝生祕剖》)。

4.治自汗,盜汗。五味子五味俱全,以酸爲主,善能斂肺止汗。治自汗、盜汗者,可與麻黃根、牡蠣等同用。

5.治津傷口渴,消渴。五味子甘以益氣,酸能生津,具有益氣生津止渴之功。治熱傷氣陰,汗多口渴者,常與人蔘、麥冬同用,如生脈散(《內外傷辨惑論》);治陰虛內熱,口渴多飲之消渴證,多與山藥、知母、天花粉、黃芪等同用,如玉液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6.治遺精,滑精。五味子甘溫而澀,入腎,能補腎澀精止遺,爲治腎虛精關不固遺精、滑精之常用藥。治滑精者,可與桑螵蛸、附子、龍骨等同用,如桑螵蛸丸(《世醫得效方》);治夢遺者,常與麥冬、山茱萸、熟地、山藥等同用,如麥味地黃丸(《醫宗金鑑》)。

「五味子的用藥禁忌」

凡表邪未解,內有實熱,咳嗽初起,麻疹初期,均不宜用。

1、外有表邪,內有實熱,或咳嗽初起、痧疹初發者忌服五味子。

2、感寒初嗽當忌,恐其斂束不散。肝旺吞酸當忌五味子,恐其助木傷土。《本草正》

3、痧疹初發及一切停飲,肝家有動氣,肺家有實熱,應用黃芩瀉熱者,皆禁用五味子。《本草經疏》

食材
能不能吃
保健食品
四季養生
食譜
營養
養生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