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百貨 > 教育資訊 > 爲什麼北方小年是23而南方是24 北方和南方小年是同一天嗎

爲什麼北方小年是23而南方是24 北方和南方小年是同一天嗎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節假日全國是統一的,南北方沒有區別,而北方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南方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相信很多人會有疑問,爲什麼南方和北方小年不是同一天?下面本站小編帶來介紹。

爲什麼北方小年是23而南方是24 北方和南方小年是同一天嗎

爲什麼北方小年是23而南方是24?

“媽媽!今天是小年誒”

“對啊,今天是北方小年,明天是南方小年”

喂???

小年還有南北之分的嗎?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

小年,有“官三民四”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爲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爲臘月二十四。

其實說南北方比較不準確。實際傳統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但是在清政府統治時期是臘月二十三祭天誦祖。

到清雍正時,本來皇帝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爲節省開支,就順便把竈王爺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竈,自此開始有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野。

久而久之,受清政府統治影響較大的地方就也都改成了臘月二十三。這些地方以北京爲首,主要是北方比較多。相應的,南方受影響較小,就維持了臘月二十四的傳統。具體還是要看各地風俗,不能一概而論

爲什麼北方小年是23而南方是24 北方和南方小年是同一天嗎 第2張

北方和南方小年是同一天嗎?

祭竈節是東亞傳統節日,也被稱爲小年、謝節、竈王節、祭竈、中國民間信仰俗稱爲“送神”,琉球語稱爲“御願解”。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一般都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附近。小年被視爲過年的開端。據說每年年底,竈君、太歲神與民間諸神都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尤其竈君會向玉帝稟告人間善惡是非,作爲對人類獎懲報應的依據,故人們大多在此時奉拜家中諸神與竈君。

爲什麼北方小年是23而南方是24 北方和南方小年是同一天嗎 第3張

臘月二十三一早,北方的影分身們陸續啓程向南,北方的人們開始了爲竈君送行的活動,竈君在當晚到達長江流域附近,恢復一下元氣。然後二十四日一早,連同南方的各個影分身一同前往南天門,而南方也開始了送竈君的儀式。

這就解釋了爲什麼南北方的小年相差了一天。

南北方小年風俗差異

南方人,小年通常吃年糕、湯圓和麻糖。小年吃的食物主要有以下幾種:

1.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爲給竈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臺。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爲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2.米餅

農曆臘月廿三,民間俗稱“小年”,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製成圓形,再經高溫蒸熟,吃起來別有風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3.吃糖瓜

糖瓜是古老的漢族傳統名點,既是春節年節食品又是祭祀用品(祭竈神)。過去講廿三那天要祭竈王,買些用麥芽糖做的祭竈糖如糖瓜、關東糖供着,既有在他昇天到玉皇大帝那兒稟報時,請他多多美言之意,又有以糖粘上竈王爺的嘴不讓他多說之心。北京有這麼一句歇後語:“竈王爺昇天---好話多講”。

4.麻糖

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據說,小年是竈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竈神的述職日。吃麻糖就是想讓這竈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帝,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饑荒,期盼有一個平安的豐年到來。

5.火燒

祭竈這天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竈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

6.粘糕

在山東魯西地區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每年臘月廿三,是家家戶戶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爲粘住竈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

7.年糉

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糉”的習俗,年糉是新年吉祥的象徵,俗話說:“年糉年糉,年年高中(糉)”。年糉跟端午節的涼糉不一樣,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後,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8.麪食

在山東半島的人們大多自農曆臘月二十三後,家家忙做大棗餑餑(又稱大饅頭)、團圓餅、壽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餘。此製做起來比較麻煩,發麪後醒面,再揉麪再醒面,然後再做成各種花樣的麪食造型後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後才下蒸鍋,此蒸出來的麪食又稱之爲“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費工夫。

以上就是爲什麼北方小年是23而南方是24,北方和南方小年是同一天嗎,請大家繼續關注。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