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常識 > 育兒指南 > 養育孩子的圈子好還是散步好?

養育孩子的圈子好還是散步好?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5.1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圈養,能教孩子懂規矩,在家長、老師的諄諄教導下,孩子能更順利地適應社會規則;散養,會讓孩子更自由,在他的不斷探索中,行爲處事都變得更加獨立。教育孩子,到底是“圈養”好,還是“散養”佳?近日,幾位媽媽做客《大河健康報》媽咪沙龍,各抒己見。

養育孩子的圈子好還是散步好?

專家支持

開封基礎教育教研室教師劉振民鄭大教育學院心理系博士耿耀國

安全地讓孩子充分接觸自然

豆母:我女兒和小夥伴點(化名),養育方式不同。點絕對散養,保姆帶來。在外面玩的時候,在草地上滾動,玩黑頭土臉的豆子出去玩,爺爺奶奶拉着,怕摔倒。結果,無論是自我保護能力還是自我保護能力,幾乎沒有受傷,豆子臉上的黃肌很瘦,經常碰撞。

鷗鷗媽:你越護着他,人本身具有的一些能力反而喪失了。

豆豆媽:我覺得在幼兒園階段,以孩子身體健康爲主,散養比圈養好。更多地放開孩子的手,讓他自由地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裏探索,對成長有益。盧梭說,小時候把他扔到自然裏,那廣闊的天地會給他帶來很多喜悅。

順子母親:確實如此。以前保姆照顧女兒,整天呆在家裏,很少和外界交流,孩子見人說話時總是沉默,工作怕尾巴。上入大班後,我看到女兒不能這樣做,就把她送回老家,和其他孩子一起瘋狂地玩,典型的散養,表現出她性格中的優勢。

豆豆媽媽:兒童創造力在冒險和不遵守規範的探索中發展。

耿耀國:父母過度照顧孩子,只會失去應對危險的能力。如果父母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性和更少的干涉,讓他自己處理一些問題,他們更好地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創造性、探索性和自我激勵能力。在散養狀態下,他們必須解決與他人的矛盾,合作精神也相應發展。

劉振民:讓孩子接觸自然比較好,但監護人必須根據孩子的自立能力、安全防護能力,控制地選擇不會對他造成傷害的環境進行分散。否則,一旦受傷,對內向兒童可能會導致退縮。

散養不是從小就教孩子理解規則

動態母親:我孩子小時候絕對散養,我和戀人都和他無關。但是一上小學,就後悔了。原來的教育理念都要投降到應試教育。

豆豆媽媽:散養出問題,後悔嗎?

動態母親:兒童缺乏規範意識和自律性。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太自由了,他很淘氣,我們覺得聰明,很有創造力,也誇獎他;他的搗亂,很俏皮,我們覺得很活潑。上小學後,孩子似乎沒有教養。上課時,他說老師,我在做什麼,站起來就跳起來,旁邊的同學笑着說哈哈,覺得他很替代。

女孩:完全無關。孩子會說話,走路的時候,要告訴他知道規則。例如,說話一會兒,就告訴他打招呼。

動態母親:以前不忍心約束他,覺得孩子小時候應該讓他幸福,但現在上學後和老師約束他,發現他承受的壓力、痛苦更大。

劉振民:散養不放任,孩子應該養育的規則,從小就開始養育。圈養型兒童的一大優點是適應集體規則,集體生活能力強。因爲孩子的成長是化的過程,需要適應社會生活和社會交往的規則。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