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常識 > 育兒指南 > 習慣養成的祕密

習慣養成的祕密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習慣是如何形成的

習慣養成的祕密

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首先要了解習慣是如何形成的。兒童某種行爲習慣的發生通常由兩個因素決定。一個是兒童遺傳的本能,天生外向的兒童喜歡用舞刀拿槍,內向的兒童可能喜歡拼圖,二個是環境的作用。例如,不同的老師會讓孩子形成不同的學習習慣。因爲老師對孩子的要求不同。

孩子的某個行爲出現後,他有可能獲得兩種體驗,一種是快樂的,一種是痛苦的。假如他獲得的是快樂的體驗,那麼這種行爲往往會被孩子堅持下來,從而形成習慣。假如他獲得的是痛苦的體驗,那麼這種行爲就會自然解構,因爲人的本性是趨樂避苦的。

比如,一個小朋友偷拿了別人的一塊很可愛的橡皮,結果沒有被發現,他會體驗到一種不勞而獲的快樂;他在適當的時機會嘗試第二次,如果依舊沒有被發現,他就會進行第三次、第四次的嘗試,直到最後形成習慣。相反,如果這個孩子第一次偷別人的東西的時候被發現,被老師懲罰,被同學嘲笑的話,他會感到尷尬、內疚、懲罰、被嘲笑的痛苦,不會繼續這樣的行爲。

上面說的是,在沒有我們成年人的控制下,孩子形成習慣。事實上,在兒童行爲過程中,往往會有成年人的干預和影響。我們稱這種干預和影響爲外部控制。有效的外部控制有助於孩子形成或解構習慣。那麼,外部控制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吧。

例如,如果孩子喜歡讀書,從讀書中得到樂趣的話,這個時候,如果能給孩子足夠的關注和支持的話,比如爲孩子做書架,買書,讚美他,孩子就會馬上形成讀書的好習慣。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外部控制和孩子的興趣是同向的,我們可以加快孩子習慣的形成。

相反,如果我們的外部控制和孩子的興趣相反,我們就會妨礙和破壞孩子習慣的形成。許多孩子喜歡讀課外書,從中獲得幸福。但是,有些父母只讓孩子讀與學校課程相關的指導書,不讓孩子讀感興趣的課外書,到目前爲止孩子的讀書興趣逐漸喪失。父母的粗暴干擾阻礙了閱讀習慣的形成。

比如,孩子們喜歡睡懶覺,父母多次拒絕起牀。事實上,每次父母讓孩子起牀,都代替孩子負責,父母的這種外部控制和孩子的壞習慣的形成是同向的,所以這種行爲會加速孩子的壞習慣的形成。

如果父母停止每天讓孩子起牀的行爲,要求孩子用手錶定期注意的話,孩子最初不服從的話就會遲到。遲到後受到的批評會給孩子帶來痛苦的體驗。同時,他們覺得父母真的說了,自己必須改變。這樣,孩子就會慢慢形成自立、準時起牀的好習慣。

綜上所述,習慣的形成可以通過左頁的表格來表示。

希望家長從此表中能把握孩子的習慣形成過程,從而糾正他們現有的壞習慣,幫助他們建立相應的好習慣。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爲了養成或者改變孩子的某個習慣而對其施加外控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個“最小充分原則”。這個原則就是要注重讓外控來引發內控,而不是代替內控。比如說,孩子喜歡讀書,我們只需要對之給予適當的關注和讚賞就行了,而不需要進行額外的獎勵。如果我們給孩子特別重的報酬,孩子不是自己喜歡讀書,而是爲了報酬去讀書。同樣,對於孩子的壞習慣,我們可以給予一定的懲罰,但不要太重,要充分溝通讓孩子從心裏理解這個習慣的壞處。如果我們的懲罰太重,孩子不是自願糾正習慣,而是不存在懲罰時,壞習慣隨時都有可能捲土重來。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類似的行爲多次出現就成了習慣。習慣的形成一般有考試、檢查、形成三個階段。第一次行爲的出現是嘗試,無論結果如何,都不能說明問題,需要確認,經過檢查和確認的第二次或第三次檢查階段,形成了習慣。

如課後複習的習慣。一堂課剛結束的時候,學生對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印象最深的時候,自己哪裏牢牢把握,哪裏有疑問,哪裏還不懂,很清楚。此時,如果能花2分鐘整理課程知識,一定會有工作效果。很多同學都能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就開始嘗試了。但是,不是試着形成習慣,而是需要檢查和確認。如果他們堅持一段時間,覺得這種方法能給他們帶來好成績,他們就會意識到這種方法對學習的重要性。之後,他們進入第三階段,按時複習是習慣。有些學生偶爾出現嘗試,但由於其他因素(如同學干擾、其他原因成績下降等),結束了第二階段的檢查過程,無法轉移到第三階段,無法形成習慣。

對於習慣的形成,多次重複和加強是極其重要的骨幹力量。首先,

讀高中三年級的時候,我們的數學老師在課上講了數學問題。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易度,我們班只有兩個人能回答。老師說得很認真,強調這個問題很重要,類似的問題類型很可能出現在大學入學考試中。說完之後,老師問大家是否明白,大家都明白了。

一週後,我們每月考試,數學試卷的最後一個問題是我們老師說的,結果我們班解決的人只增加了三個。老師不生氣,再次強調,這次大家要認真聽,不懂就問,一定要解決這個問題。

很快就要參加大學入學考試了,學校進行了模擬考試,試卷上又出現了這個問題。結果,班上能做出這道題的也只增加了7個人。這次老師生氣了,整個課都講了這個問題。

世界上的事情這麼巧妙,那年的大學入學考試真的考了這個問題。你認爲我們班有多少人出了這個問題?只有31人,約佔我們全班人數的57%。《孟遷自傳》

這是我的經驗,幸運的是當年我排在那57%的名單上。這件事雖小,但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三次強調,兩次教訓,爲什麼交換57%的成功率?因此,我想了很長時間,得出的結論是能否完全理解是水平,能否使用,能否牢牢把握是水平。高考是有限的時間,每個考生都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能熟練運用解題方法的人才能成功。這就是問題老師說了三遍,最終只有57%的人得分的根本原因。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