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指南 > 生活疾病 > 膝外翻矯正最佳年齡

膝外翻矯正最佳年齡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膝外翻又被叫做X型腿,是一種人體下肢的畸形,其症狀表現爲人體直立時,膝關節捱到一起後,兩隻腳的內踝無法靠攏。那麼,膝外翻在什麼年齡矯正最好,該如何進行矯正?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膝外翻矯正最佳年齡
膝外翻矯正最佳年齡

人們出現膝外翻的時候是需要及時矯正的,否則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很容易對骨骼造成損害,而對膝外翻的矯正,最好是選擇最佳年齡來進行。

1、對膝外翻進行矯正最好是在兒童時期進行,這樣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在矯正以後也不容易出現復發,兒童的骨骼會正常的發育。

2、膝外翻的矯正時間也並非是越早越好,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是不宜進行矯正的,而最佳的矯正年齡就是5歲左右。而超過了這個年齡段,在進行矯正的時候就會增加難度。

3、現在對於膝外翻的矯正,通常是採用矯正訓練或者是手術的方式。尤其是膝外翻嚴重的患者,就必須通過手術來矯正,否則很可能會使骨骼受到傷害,甚至會影響到行走能力。

對於膝外翻的矯正,最佳的年齡就是在5歲左右。如果兒童出現了膝外翻的情況,家長就要予以重視,不要錯過最佳的矯正年齡。

膝外翻的原因是什麼

膝外翻並非是罕見的情況,而且能夠造成膝外翻出現的因素有很多,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原因都有哪些。

1、在膝外翻的患者中,有七成曾經患過佝僂病,而且絕大多數都是由於維生素D缺乏所造成的佝僂病。這是家長對嬰幼兒的餵養不當所導致的。維生素D可以幫助人體吸收鈣、磷等所需物質。在維生素D攝入不足的時候,就會使鈣、磷的代謝出現障礙,使得鈣元素無法正常聚集到所需的部位,進而使骨骼出現彎曲變形的情況。

2、很多成人出現膝外翻,是由於骨質軟化病所造成的。這和居住、生活條件以及風俗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3、膝外翻是能夠遺傳的,如果父母之中有膝外翻的情況,其子女就有很大的機率也出現膝外翻。

造成膝外翻的原因最常見的就是小兒佝僂病、遺傳以及軟骨病了。除了先天性的遺傳外,其它都是可以進行預防的。

小兒膝外翻怎麼辦

膝外翻常常出現在兒童中,這就需要家長及時對孩子的膝外翻進行矯正,否則等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會出現骨骼疾病。

1、膝外翻分爲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其中生理性的膝外翻有95%是可以自行糾正而無需進行矯正的,家長最好是帶孩子進行檢查,以確定膝外翻的類型,再考慮是否要進行矯正。而病理性的膝外翻就要及時的進行矯正了,以免對身體造成損害。

2、如果膝外翻的情況很嚴重,踝間距與膝間距超過五釐米的話,就該及時的採取矯正措施,可以用矯正器具或是穿矯正鞋。在矯正效果不理想的時候,可以進行手術來治療。

3、如果踝間距與膝間距超過了十釐米,就需要進行手術了,家長要和醫生進行溝通,醫生會依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確定孩子在什麼時間段進行手術爲好。

在兒童出現膝外翻之後,家長首先要帶孩子進行檢查,並根據檢查結果來決定下一步該怎麼做,在需要矯正的時候,就不要拖延。

膝外翻嚴重嗎

很多人出現膝外翻時都不太重視,尤其是有的家長對於膝外翻的瞭解嚴重不足,以至於錯過了孩子進行矯正的最佳時間。

1、膝關節在正常的時候,所受到的壓力會均勻的分佈在關節上。而出現膝外翻的人,膝關節外側就會承受更多壓力,這會使下肢力線異常,造成髕骨和股骨二者的摩擦增加,很容易使髕骨出現軟化。

2、膝關節會因爲過度的壓力以及摩擦,造成膝關節外側的軟骨面出現異常的磨損,使脛骨的平臺凹陷,這會使患者形成繼發骨性關節炎。時間長了就會出現關節疼痛,甚至會影響到日常的活動。體態的異常還很容易使關節的內部出現紊亂,很可能會使半月板出現損傷。

3、膝外翻還會使肌肉的發育出現異常,而且還很影響美觀。

膝外翻在很多時候都會對膝關節造成嚴重的損害,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起來,要及時的進行矯正和治療。

膝外翻怎麼矯正

現在醫學上對於膝外翻的矯正有很多的方法,想要恢復正常並不困難。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些膝外翻的矯正方法。

1、對於膝外翻的矯正可以使用夾板、綁腿、鍛鍊以及矯正鞋墊等方法。如果是患有佝僂病,就需要必須要進行正規、系統的佝僂病治療。家長也不要讓孩子過早的學習走路。

2、膝外翻還可以使用手術來治療,尤其適合於骨性畸形的患者。可以進行手術截骨和內固定矯形來矯正,患者能夠在術後立即恢復到正常的關節狀態。

3、對於嚴重的膝外翻患者,在進行截骨和內固定的時候,比較容易出現神經以及血管牽拉,所以還需要使用外固定架來進行輔助。

4、採用非手術的方法來矯正,都是要對膝關節的外側副韌帶進行調整,以使膝關節內外側的結構恢復正常。

在出現了膝外翻之後,需要患者根據的情況來選擇矯正的方法。在膝外翻嚴重的時候,就要採用手術來治療,不過這種手術都屬於微創,不會對患者造成大的傷害。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