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指南 > 用藥指南 > 吃蒙脫石散能喝酒嗎 吃完哪些藥不能喝酒

吃蒙脫石散能喝酒嗎 吃完哪些藥不能喝酒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6.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紅紅火火過大年,健健康康迎新春。說好的七天年假,三天在路上,四天在酒桌上。家人團聚,朋友相聚,免不了來幾杯。

吃蒙脫石散能喝酒嗎 吃完哪些藥不能喝酒

紅酒、白酒、黃酒、啤酒,還有那那廣告裏說喝不醉人的'某某'雞尾酒,五顏六色的,酒香撲鼻的,勸酒的不怕喝酒的,醉酒的不怕勸酒的,一杯又一杯!!!幹了吧!喝完這杯,還有一杯!!

喝酒,在中國歷史文化中源遠流長,過年走親訪友,三杯兩盞總是常見!

醉酒總是不好,但是過年難免聚餐,所以今天,我不是來勸大家不喝酒的,而是來告訴大家正確的喝酒方法!喝酒也是有技巧的!Q1:怎麼喝增加酒量?

1、喝酒前,先吃七分飽,千萬不要空腹喝酒(醉的太快,跟不上節奏)。

2、先食用油質食物,如肥肉、蹄膀等,或飲用牛奶等高蛋白的食物,利用食物中脂肪、蛋白等不易消化的特性來保護胃部,以防止酒精滲透胃壁。這是飲酒不醉的主要訣竅,因爲這樣可使乙醇在體內吸收時間延長。

3、不要喝太多水。(水喝多了,酒也喝不下了)

4、節奏一定要慢,更慢~~,慢出一種優雅的高度!!(給酒精一個代謝的時間啊

5、如果今天非得喝很多,不得不用的法子:先喝一杯蒙脫石散(治療腹瀉的OTC藥物),可黏在胃粘膜上,從而減慢酒精吸收進入血液中的速度。

Q2:喝酒不傷胃、不傷肝的方法有哪些?

1、喝酒前半小時,喝杯加砂糖或的牛奶,既可促進乙醇分解,又能保護。由於脫水會使鹽分丟失,可適量飲些淡鹽水!預防酒醉性和脫水症,減少對胃的刺激。

2、可服用具有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作用的保健品。比如:海王金樽片等。醉酒嚴重者,可服用藥物,多烯磷脂酰膽鹼膠囊:輔助改善中毒性肝損傷(如藥物、毒物、化學物質和酒精引起的肝損傷等)以及脂肪肝和肝炎患者的食慾不振、右上腹壓迫感。

Q3:吃什麼能快速醒酒?

1、如果感覺很噁心,肚子不舒服,儘量都吐出來,這個是最直接也是最快速的醒酒辦法。

2、吐空了以後,喝點兒果汁,吃點水果,加糖的牛奶,可以很好的中和酒精的,來減慢酒精的吸收速度。

3、頭很暈的就躺下來休息一下,這是身體代謝調節的一個過程,必須休息。

4、睡醒後如果頭疼就喝點蜂蜜水,對緩解酒後的頭痛是很有效果的。

5、口服醒酒產品。醉酒者出現頭暈頭痛,噁心嘔吐,語言增多,顏面潮紅,手顫步態不穩,心煩等症狀可服用醒酒產品,比如:葛根枳椇軟膠囊(保健品: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功能)、雙葛醒脾和胃膠囊(藥品:可解肌發汗、利尿滲溼、醒脾和胃)。Q4:"喝酒上臉"的人,都特別能喝?

不能。

酒精通過消化道進入血液,少部分通過呼吸和尿液排出,其餘大部分通過肝臟代謝。在乙醇脫氫酶作用下,從乙醇變爲乙醛,在乙醛脫氫酶2作用下,從乙醛變爲乙酸,乙酸氧化爲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喝酒臉紅是怎麼回事?

如果乙醇脫氫酶正常,乙醇→乙醛順利轉化,而乙醛脫氫酶2不正常,乙醛就不能順利轉化爲乙酸,就會使得乙醛在人體內堆積,臉上的毛細血管就會擴張,最終導致臉紅,很快就頭暈噁心,出現醉酒症狀。所以,喝酒臉紅的人其實是不會喝酒。

如果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2都缺乏,那隻能通過肝臟慢慢將酒精分解,這種人看起來臉色可能是白的,因爲缺乏前者紅色的警示作用,給人感覺"好像很會喝的樣子",酒精蓄積在肝臟中,主要靠肝臟裏的慢慢氧化,他們喝起酒來比臉紅的人還傷肝,喝酒臉白的人最好不要超過半斤,不然有的可能性。Q5:哪些人過年滴酒不能沾?喝酒後不能吃什麼?

1、肝病患者

2、孕婦、未成年人和哺乳期婦女

3、心臟病、高血壓不穩定等患者

4、喝酒不吃藥,吃藥不喝酒。

服用以下藥物2周內禁止喝酒。

1、酒頭孢=雙硫侖反應,嚴重者會導致死亡。

且抗生素類藥物,除了頭孢,氯黴素、萬古黴素、甲硝唑、替硝唑等抗菌藥物,服用後喝酒,都有可能會引發雙硫侖反應。

2、酒降糖藥物=低血糖,休克。

3、酒心血管藥物=低血壓,休克。

比如:酒後服用硝酸甘油,可能會加強其降血壓效果,引起低血壓、休克。

4、酒安眠藥=嗜睡、神志不清,嚴重者可致死亡。

5、酒抗過敏藥物=嗜睡昏迷。

6、酒抗癲癇藥物=可致藥物失效。

7、酒非甾抗炎藥物=胃潰瘍內出血風險。

比如:酒會加強阿司匹林對胃黏膜的刺激,患者如有潰瘍面,很有可能胃出血。

8、酒感冒藥=肝衰竭。

最後,喝酒要有情趣!!

古代文人騷客,三五一小聚!

留下了"曲水流觴"和"煮酒論英雄"的喝法,其實大有好處啊!

1、溫酒:酒加溫後可以減少醛類物質對人體的損害

2、慢慢喝:曲水流觴啊,聽着曲,吟詩作對,還不知道杯子能不能溜到您面前,半個小時能喝上一杯就不錯了。

這情趣今人莫丟了啊!!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