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常識 > 月子 > 產後恢復是什麼 產後恢復方法

產後恢復是什麼 產後恢復方法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5.3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產後經常會聽到醫生說產後恢復,產婦媽媽們肯定很想知道產後恢復指的是什麼,怎麼進行產後恢復是哪些恢復,產後恢復的方法是什麼呢?

產後恢復是什麼 產後恢復方法

產後恢復指的是什麼

1.骨骼關節系統恢復

十月懷胎,寶寶的重量使得媽媽腰椎前凸變大、骨盆前傾以及腹直肌白線分離等,這些都是從少女變成大媽的重要一步,進而分娩時恥骨分離,使得整個骨盆變形,髖關節移位,形成“大屁股”的骨架,大媽的形態顯露無遺。

骨骼關節系統的恢復就是要恢復原來的形態,把骨盆和腰椎在通往大媽的路上拽回來。只有少數的人會隨着產後雌激素水平降低而重新恢復回來,相反地,大部分是需要人爲恢復的。

2.肌肉失衡改善

肌肉失衡對於健身私教並不陌生,這些肌肉羣的失衡多數因腰椎骨盆髖關節的改變以及盆底下墜而致,可以改善,但是別指望只通過肌羣失衡的康復訓練完全改變“大屁股”的大媽體態,還要加上產後恢復中心專業的骨盆恢復,才能告別“大屁股”!

3.產後體質調理

產後氣血津傷,不能正常運動,體循環下降,影響身體代謝,身體容易受五邪侵襲,導致寒溼淤積體內,會有一些頭痛、關節痛、腰痛,提不起力等症狀。產後媽媽儘早做體質調理,受益一生。

4.子宮復舊

分娩可能造成子宮易位甚至脫垂,這種更常見在少運動、體能較弱的媽媽中。子宮復舊不良的產後媽媽,容易導致惡露不絕,甚至引發一些婦科疾病。子宮沒恢復好的媽媽們,一定要抓緊時間做子宮復舊。

5.盆底恢復

妊娠和分娩的過程不可避免地會對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盆底功能障礙,容易出現產後性生活不快、漏尿、子宮脫垂等症狀,如果受損的盆底肌肉不及時恢復,在女性進入更年期時,隨着整個身體生理功能的下降,漏尿、子宮脫垂等現象會更加嚴重。

6.體貌、身材恢復

產後體貌包括面部美容、以及疤痕修復、妊娠紋修復等;水桶腰、大象腿、梨形臀、蝴蝶袖這些產後身材問題,都可以通過堅持健身或和身材管理解決。

7.卵巢保養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漫長的懷孕過程中,卵巢處於一種特殊的工作狀態,排卵停止,月經消失,所有的激素水平都圍繞着安胎育兒來制定。產後及時的卵巢保養,可以讓卵巢功能儘早恢復到產前狀態,讓新媽媽在享受幸福的同時不再有遺憾。

8.美胸蛻變

孕前一直對自己的罩杯耿耿於懷的媽媽,產後可能會“狡黠”地偷笑,但是笑得太早了,這種貌似增大的意外之喜僅僅是脂肪的堆積,甚至出現下垂的狀況,通過力量訓練或和胸部護理纔會給您富有彈性的圓滿罩杯。

產後恢復過程:

2個月“恢復”期

對女人來說,子宮很堅強,它可以用超強的耐力孕育新生命;子宮也很脆弱,它需要4~6周逐漸復原,6~8周才能完全癒合。

子宮的恢復包括三方面:子宮體的復原、子宮頸的復原和子宮內膜的復原,其中有時可部分沒恢復好,都會對媽媽的健康不利。

子宮體持續收縮

把手放在腹部,能摸到個很硬的球形,這就是子宮體,胎兒胎盤娩出後它的最高處和肚臍的水平同高。子宮體的恢復主要靠收縮,生產時子宮需要不斷收縮將胎兒和胎盤擠出;分娩之後子宮會進一步收縮,將血塊不斷擠壓排出,子宮體積也會慢慢縮小,摸到的球形逐漸縮小到最初並降入小盆骨腔內。

宮頸“閉門”修身

分娩剛剛結束時,由於充血、水腫,宮頸會變得非常柔軟,宮頸壁也很薄,褶皺得像皺紋紙。7~10天之後,宮頸內口會關閉開始“內部”修復。一直到產後4周左右,宮頸纔會漸漸恢復正常。

內膜再生

分娩後,胎盤和胎膜會完全與子宮壁分離。這時候,從子宮內膜的底層,會再生出一層新的子宮內膜。產後10天左右,除了胎盤附着面外,其他部分的子宮腔都會被新生的內膜所覆蓋。

tips:產後輕運動

分娩後,除了子宮要恢復外,骨盆腔組織也要恢復,否則,下半身會有下墜感,容易腰痠,同時也容易引起尿失禁的毛病。骨盆組織的恢復,必須避免下半身,特別是下腹用刀,像搬重物、下蹲的動作,在生產後半年內應儘量避免,不過進行一些產後運動,比如腹式深呼吸,以及在產後一週躺在硬牀上進行擡腿、提臀,或膝胸臥式運動,則能使子宮和下腹有效收縮和復原。

子宮恢復也“偷懶”

子宮要完全恢復健康需要相當一段時間,這需要媽媽精心照料。一旦照顧不周,就很可能出現子宮收縮不好、還是很大很柔軟、遲遲不恢復到最初的模樣、褐色出血持續不斷等子宮復原不全的情況。

血量猛增如果子宮恢復不好,子宮內尚有血塊或殘留有胎盤時,子宮就會被血塊填塞。這樣會“連累”子宮平滑肌停止收縮,造成子宮收縮不良,有可能會引起大出血的危險。

這是產後子宮恢復不全最突出的表現,在產褥期最容易發生,媽媽們要特別注意。

突然長出“小肚腩”有些媽媽生完寶寶後,小腹時無法消除,這常常是由於寶寶個頭兒很大,懷孕時將小腹的皮膚撐到鬆弛,以至於無法縮小。其實,大多數媽媽的子宮仍然是收縮正常的。

不過,如果在自檢的過程中,產後2周後在小腹部仍然能摸得到一團東西,就很可能是子宮收縮不良或子宮肌瘤引起的,當然還要看出血情況。

快速恢復小妙招:

妙招一:及時排尿

產後,醫生常常會囑咐媽媽要儘早排尿,一般在產後4小時小便。因爲在分娩過程中,膀胱受壓、黏膜充血、肌肉張力降低、會陰傷口疼痛。不習慣於臥牀姿勢排尿等原因,都容易發生尿瀦留,使膀胱脹大,妨礙子宮收縮而引起產後出血或膀胱炎。

妙招二:產褥期別“賴牀”

老人都講究分娩後要臥牀,怕受涼。不過,產後6~8小時,媽媽在疲勞消除後最好別“賴牀”,第二天儘量下牀活動,這樣有利於生理機能和體力的恢復,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的排出。

妙招三:哺乳刺激

刺激乳頭也能幫助子宮收縮。因此,不妨在產後讓寶寶儘早吃母乳,只要寶寶一吸吮,子宮就會收縮,寶寶頻繁地吸吮、頻繁地產生這種反射刺激,會使子宮的恢復加快。沒有餵奶的媽媽,也可以採取按摩乳房或是熱敷乳房的方式,刺激乳頭。

妙招四:別當髒媽媽

分娩後沐浴,對媽媽來說有益無害。如果是正常分娩,沐浴能使外陰傷口及周圍的細菌不易停留,還能促進外陰傷口血液循環,有利於傷口癒合。如果是剖宮產,而且採取的是皮膚橫切口、皮下縫合的方法,那麼沐浴時水是絕對不會進入傷口的。只要在傷口表面敷一塊紗布,不讓水直接衝擊傷口即可。當然,傷口畢竟是很嬌嫩的,所以沐浴完畢後,傷口應該重新換藥,切勿用溼毛巾在傷口上來回擦。

妙招五:按摩

在產後初期經常按摩子宮底,讓子宮肌肉受刺激收縮,也是刺激恢復的方式。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