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品質 > 健康生活 > 大腸癌預防與篩查

大腸癌預防與篩查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像這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大腸癌,已經進入國家的醫保中,大腸癌是僅次於胃癌、食管癌的癌症,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大腸癌在國內的發病率有地區差異,上海、浙江、福建爲高發區,當今社會年輕人是主流人羣,由於現在年輕人工作壓力大而且生活飲食的不規律,還有食物快餐文化的發展,結果導致患大腸癌的人越來越多,那麼,大腸癌的預防與篩查是關鍵。

大腸癌預防與篩查

大腸癌該怎樣預防與篩查呢?

首先,大腸癌如何篩查呢?

(一)對平均危險人羣的篩檢

據資料表明,中國人直腸癌75%以上爲低位直腸癌,能在直腸指檢時觸及。因此凡老年人體檢時,應將直腸指檢列爲常規,遇病人有便血、大便習慣改變,大便變形等症狀,也應行直腸指檢。

許多患者發現大便隱血試驗陽性,但未能及時進一步檢查,結果延誤診斷,錯過了寶貴的治療時機,應引以爲戒。一般人在40-50歲時,結腸癌、直腸癌發病率開始明顯上升,大約75%的大腸癌發生於這些平均危險人羣中。對這些平均危險人羣,應從50歲開始,每年行大便潛血檢查,連續3次,無症狀陽性者的癌腫發現率在1%以上。如任何一次標本陽性,則行乙狀結腸鏡及氣鋇雙重造影檢查。另外也可採用每5年進行一次乙狀結腸鏡檢查,或每5-10年進行一次氣鋇對比灌腸造影,或每10年進行一次全結腸鏡檢查。

(二)高危人羣的篩檢

對大腸癌高危人羣的篩檢包括:

1、如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中有一人患大腸癌,則本人患該病的危險性增加,應於40歲時開始行乙狀結腸鏡、糞便潛血或二者兼施的標準篩檢。

2、曾行大腸癌根治術者,發生複發性癌或新癌的危險性增加。術後要動態觀察癌胚抗原(cea),若cea持續不降或短期下降又復升高者,要考慮切除不完全或復發的可能,應及時進行結腸鏡檢查,以探查腫瘤的存在。如果行大腸癌切除術者術前未進行徹底檢查,則推薦術後1年內行結腸鏡檢查。如果本次或術前結腸鏡檢查顯示正常,則下一次結腸鏡檢查可在3年後進行,以後每5年檢查一次。

3、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由結腸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的先天或獲得性缺陷所致。該基因的突變多發生在20-30歲時,可導致結腸發生成百上千個腺瘤。40歲以後,攜此基因者幾乎100%發生癌變。對於這種家系成員,應接受遺傳學諮詢,並從青少年時期即進行定期的結腸鏡檢查。

4、腺瘤性息肉癌變率與息肉的大小相關。息肉愈大,癌變機會愈多。初次檢查發現腺瘤,一律電切活檢,證實爲腺瘤者,3年後應隨訪進行結腸鏡檢查。如第一次隨訪檢查顯示正常或發現單個小型管型腺瘤,則下次隨訪檢查可延至5年之後;相反,如息肉體積大,數目多,則檢查的間隔時間應縮短。

5、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腸癌、直腸癌,是一種在同一家族中有多個患結腸癌、直腸癌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凡疑及該病的個體,應從20歲-30歲開始每1-2年,40歲以後每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

6、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發生大腸癌的危險性增加。這種危險於患病後8年開始,以後持續穩定增加。對全結腸炎患者應於患病8年後,左結腸炎患者於患病15年後,每1-2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

7、過去一直認爲黑斑息肉病患者息肉不會癌變。但近年來,醫學研究發現黑斑息肉病病人患癌的機率大大高於正常人,一項調查顯示黑斑息肉病病人惡性腫瘤發生率爲20%-23%。因此,對於黑斑息肉病患者,應進行積極的隨診和檢查治療。對10歲以上患者,常規每兩年行全消化道造影檢查;20歲以上患者,每兩年還應接受纖維結腸鏡檢查。

8、對於大於1釐米的息肉,尤其有腹部症狀者,應儘可能經內鏡電灼,擇期剖腹手術或在纖維結腸鏡的輔助下經腹腔鏡切除息肉或病變腸段;25歲後,每年接受包括腹部、盆腔的全面檢查;女性患者還應行乳腺檢查、宮頸塗片和盆腔b超檢查。

其次,大腸癌如何預防呢?

首先,要注意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限制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多進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特別是含維生素a和c的黃綠色蔬菜。做一些適合自身的體育運動。

其次,要注意家族史。若一個人的直系親屬中有人患大腸癌,其患大腸癌的危險性增加,有家族史者要定期普查。對高危人羣進行定期糞便隱血試驗、直腸指診以及結腸內鏡普查,是早期發現大腸癌的有效方法。

其三,要防治大腸的癌前期病變。對結腸腺瘤性息肉,特別是家族性多發性結腸息肉病,須及早切除病竈。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發生大腸癌的機會高,若病情有變化要隨時去醫院檢查,積極治療。

以上是專家對大腸癌的預防與篩查的介紹,希望對大腸癌患者有所幫助,大腸癌貴在預防與篩查,做好預防工作,是防止患大腸癌的關鍵,希望大腸癌患者做到以上幾點。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