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百貨 > 性格養成 > MBTI測試科學嗎 別用MBTI結果定義一個人

MBTI測試科學嗎 別用MBTI結果定義一個人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MBTI測試爆火,一共有16種結果,很多人用測試的結果來概括自己,有些人覺得很準,但別用MBTI結果定義一個人,那麼,MBTI測試科學嗎?下面本站小編就帶來介紹

MBTI測試科學嗎 別用MBTI結果定義一個人

MBTI測試科學嗎

地球人已經沒有不知道「MBTI測試」的了。

這是一種人格類型理論模型。具體來說,它通過數十到數百道題的問卷,將人們的性格分爲以下16種組合

這個測試本身其實沒那麼科學。它受情緒、環境、時間的影響都很大,結論也不唯一。榮格在晚年時也曾說過:人格類型不是靜止的,而是隨時間不斷「旋轉」。

但最近南京大學發表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的一項研究表明:對於青少年來說,相信MBTI測試有一個科學的好處——減少焦慮和抑鬱,拓展自我覺知,提升幸福感。

研究者通過問卷調查與分析發現:MBTI的使用對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積極影響,而這種影響是通過「巴納姆效應」和「自我同一性」來實現的:MBTI的測試結果有些模糊和籠統,這激發了巴納姆效應,從結果上看促進了青少年的自我認同。

MBTI測試科學嗎 別用MBTI結果定義一個人 第2張

巴納姆效應:人們會對於他們認爲是爲自己量身訂做的一些人格描述給予高度準確的評價,而這些描述往往十分模糊及普遍,因此放之四海都適用。

研究者認爲,面對心理問題時,青少年很少尋求專業幫助,但他們會積極尋求一些自助服務。

所以,無論是塔羅、占星,還是去雍和宮算命,說不定都可以有效地激發巴納姆效應。在各種各樣的「儀式」中,我們可以獲得那些更能夠精確闡釋自我的語言和標籤。

別用MBTI結果定義一個人

MBTI人格測試結果只有16種,網友很容易在這些概括性的結果中找到歸屬感從而抱團取暖,網絡社交和現實社交不一樣的地方在於網絡社交可以自主選擇交友類型,當有同類型人出現並且和自己有共同話題的時候,我們自然會更傾向於與其交友並獲得身份認同,這是一個很好的社交話題。

當MBTI成爲一個社交話題時,過多網友把這些測試結果當成對自己或他人的準確測試,並逐漸給自己和他人貼上相應的標籤。MBTI測試在各個領域被濫用,職場應聘被要求進行MBTI測試,甚至連相親都要詢問對方的人格測試結果,而這會產生一種“虛假同感偏差”效應:我們通常都會相信,我們的愛好與大多數人是一樣的。如果你喜歡玩電腦遊戲,那麼就有可能高估喜歡玩電腦遊戲的人數。你也通常會高估給自己喜歡的同學投票的人數,高估自己在羣體中的威信與領導能力。之後一旦說你的行爲不夠優秀,配不上他人心裏這種性格的人的水平,他很大可能會重新評定你的能力並認爲你不行。

MBTI測試科學嗎 別用MBTI結果定義一個人 第3張

除此之外,長期以來運用MBTI結果來定義一個人,會不可避免地形成一個鄙視鏈。網友通過對MBIT測試結果的分析得出,通常“INFP”型人格會受到極大的歡迎,甚至有人驕傲於自己爲“INFP”型人格,認爲自己是特別的、高人一等的,從而看不起其他型人格。更有甚者,將MBTI人格測試結果當成沒禮貌沒素質的藉口,“由於我是i人,不擅長交友,你體諒理解一下啦。”這種言論屢見不鮮。

MBTI人格測試更像是爲了讓做完測試的人可以給自己貼一個標籤,而不是正確地評價一個人。我們不能完全通過這個去評定一個人,且性格也不是恆定的,我們自身可以改變性格,也應該駕馭自己的人生,我們要相信自己比外界貼的標籤更靠譜,相信自己永遠可以成爲任何想成爲的人。

以上就是有關全部內容介紹,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