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百貨 > 教育資訊 > 年輕人如何反內卷 如何看待年輕人反內卷

年輕人如何反內卷 如何看待年輕人反內卷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萬物皆可卷”的今天,個各行業之間內卷嚴重,大家不知不覺間主動或被動加入了內卷的行列,“反內卷”似乎變成了對所有競爭和努力的嘲諷,如何看待年輕人反內卷?下面帶來介紹。

年輕人如何反內卷 如何看待年輕人反內卷

年輕人如何反內卷?

在“萬物皆可卷”的今天,唐曉晴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讀大一。繼清華大學一名大一學生開設的《摸魚學導論》登上知乎熱榜後,她和國際關係學院一位大一同學的《內卷學導論》也出現在網絡平臺。

唐曉晴所在的“課程羣”裏,有300多名同學。在“內卷課”上,來自各大高校的學生們重新開始探討內卷的含義和表現,爲的是消解內卷帶來的現實焦慮,他們會分享各種極端的“內卷”案例,也談論社會熱點。“老師”則會將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用來講述自己的旅行故事、給同學們播放影片;同學們的“作業”則是分享拍到的春色,手機里舍不得刪的照片和背後的故事。來聽課的同學大多抱着輕鬆的心態參與其中。畢竟花時間來開或者上這樣一門課,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內卷的事。

“內卷”這個起源於人類學的專業詞彙,在近一年內成爲網絡熱詞,主要指在總體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人們爲了爭奪資源進行的非理性的過度競爭。其含義的外延已經被擴大化,儼然“萬物皆可卷”。微信羣裏迅速聚集起了300多人。木已成舟,他“不得不去上這門課了”。不過,由於時間關係,這門課只上了一次,陶然講了內卷的含義和現狀,併發起了投票來了解大家對內卷的看法,他向全現在分享了結果——大部分同學認可內卷現象的普遍存在,但也存在被放大和曲解的現狀。不少人還認爲,如果社會有傾頹的風險,適度的內卷是有益的。

當然,陶然也強調,這門課完全不是鼓吹內卷,而是希望大家避免落入惡性競爭的怪圈,並通過分享學習經驗,來讓同學們更高效地學習。

除了對內卷本身的審視外,“內卷課”也引申出了對“反內卷”的反思。當“萬物皆可卷”的時候,“反內卷”似乎變成了對所有競爭和努力的嘲諷。“比如我說我去學習,大家就會說‘你又要去捲了’”,陶然認爲,單純的努力,不能被認爲是內卷。

目前,她的《內卷學導論》目前還在繼續。大家投票決定清明節照舊上課後,經過又一輪投票,4月3日的第三堂課首次採用聊天室的模式,唐曉晴將聊天主題定爲“近期你經歷的治癒瞬間”,她也想好了預案,“如果沒有人講話,我可以給大家唱歌,畢竟我可是出了名的五音不全。”

年輕人如何反內卷 如何看待年輕人反內卷 第2張

如何看待年輕人反內卷?

1、這怎麼說呢,無論年輕人多麼反對內卷,大部分人也還是主動或被動的加入了內卷的行列。真要那麼容易擺脫,也就不會大家天天吐槽內捲了。

要我看,真要想擺脫內卷,只有兩條路:

一條路是暴富。暴富了財富自由了,讓你捲起來的絕大部分因素就不是事兒了。工作可以自己決定做不做,孩子可以用錢打造培養團隊,大城市還是度假海島你自己隨便選。當然就不內捲了。

另一條路是不生孩子。對絕大部分人來說,暴富是不可能的。在這個前提下,最大的造成內卷的負擔就是生孩子。一旦不生孩子,一線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就等於省了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長期開支。那立刻無債一身輕,工作都可以隨便一些了。

所以做不到這兩點,還是得內卷,逃都逃不開。當然,降低個人精神和物質需求也行,就是不太可能做到。

2、靠副業!

很多副業技能都是可以後天訓練的,這就像找到幼兒早教的興趣,得多嘗試不同的愛好類型,最終結合自己實際能付出的時間和精力,確定下自己的最終副業,這需要時間,需要勇氣,需要自己能夠勇敢走過舒適區,去經過磨練,到達另一個舒適區。

很多醫生,業餘分享保健知識,分享醫院見聞。

很多律師,業餘分析熱點公案,代入專業講解。

很多老師,業餘分享孩子教育培訓的科學方法等等。

世界很大,只要心和視野打開。

年輕人如何反內卷 如何看待年輕人反內卷 第3張

互聯網世界高速發展帶來的一個很大的福利就是,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賺錢。

3、簡單來說,就是低層次的激烈競爭,也可以理解爲非理性內部競爭,不能讓行業進化到更高的階段,這就是“內卷”。大家越努力,造成的無謂損耗反而越大,而“蛋糕”卻還是原來那麼大,可是吃蛋糕的人和吃到蛋糕的難度卻都增加了。

理論上來說,年輕人可以在職場上拼個頭破血流,也可以悠閒自得地開個麪館,這純屬個人自由。可是,年輕人的腦袋上被套上了一個無形的"緊箍咒":只有在職場上獲得成功、名利雙收,才能稱得上"往高處走"。

相反,即使做個麪館老闆可能更輕鬆自在,但在世俗的判斷裏,可能有人覺得對於高材生來說就是"失敗"。於是,年輕人不得不把目光集中到一處,在"內卷"中拼儘自己的青春年華,耗盡自己的畢生精力。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