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常識 > 育兒指南 > 讓孩子自小學會愛父母

讓孩子自小學會愛父母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讓孩子自小學好愛父母

讓孩子自小學會愛父母

社會心理學科學研究證實,獨生子在心理狀態發展趨勢全過程中造成的自私自利,心裏無別人,工作意識差等消沉特性。主要是家中修養不合理導致的。原蘇聯少年兒童教育學家克魯普斯卡婭:“父母是純天然的老師,她們對少年兒童,尤其是兒童危害較大。”

如今,很多獨生子大多數是在巨星捧月一樣家庭氛圍中發展的,有的家長乃至把孩子當做“小仙女”“小王爺”,對孩子千依百順,給他無盡關愛與疼惜,卻不留意塑造她們愛父母、愛她人的情感,使孩子認爲許多人對我對你的愛是理所應當的,而不明白也不會去愛他人。主要表現爲:

一、心裏無別人,不知道愛父母

例1:一位中學的男生,在與父母出門去玩等車輛。 同學們一箭步竄進入車內,神色從容的坐着坐位上,應對立在自身身旁挨擠的父母冷漠。車裏的一位老人說:“孩子,應當使你的父母坐着。”還沒有等男生採取行動,他的父母趕忙告訴他“你坐吧,大家舒服。”但是男生的爸爸本來讓旅行袋墜的站起不穩了。老年人厚重的搖了擺頭。

例2:節日裏,有一男孩隨父母到祖父家用餐。飯食上齊,提前準備用餐時,男孩忽然痛哭大打起來,誰也哄不了.問其緣故,原來是他最喜歡吃的大龍蝦沒有擺放在他前邊,只是擺放在祖父眼前了。最終大龍蝦擺放在了男孩眼前。在平復了又哭又鬧。

看過上邊兩每個事例,大家禁不住反問到:“爲何父母對孩子體貼入微的舐犢之情,卻換成這般的自私自利絕情呢?”歸根結底,便是因爲父母對孩子一味簡易地施予愛而沒有對孩子開展身心健康的德育教育的苦果。

原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心地善良的感情是優良個人行爲的富饒土壤層。”因而,做父母的要自小在孩子內心中種下愛的種籽。

一位家長的教育孩子工作經驗,我覺得非常值得衆多家長參考。

這名家長爲了更好地讓孩子懂的尊重父母,不小家子氣,不自私自利,從孩子兩三歲起就多方面訓煉和塑造。孩子尤其喜歡吃紅桔,她們規定孩子每一次愛吃時,都需要與此同時拿三個,較大的給爸爸,第二大的給母親,小的交給自身。當最終只剩餘三個桔子時,孩子不捨得再分了。家長告知孩子:越發物品少的情況下越磨練人。這個時候能最先想起給老人的,纔算是真真正正的好孩子。最終,孩子一邊哭着一邊按桔子的尺寸發送給家長。發了後,淚汪汪的望着家長,期待家長不必把桔子吃下去。父母硬着頭皮,狠狠心,把桔子剝開,在孩子眼睜睜的凝視下,一瓣一瓣地把桔子吞掉了。2個桔子究竟一種味道,父母兩個人誰都沒有吃出去。從那時起,孩子慢慢培養了不吃獨食的良好的習慣。

二、工作意識差

照理說,獨生子因上無姐弟,下無弟媳,自小要多擔負一些家務,因此工作意識應較強。但客觀事實卻反過來,大量獨生子的家長由於“疼”而“慣”,任何東西都不許孩子動手能力,也有家長因嫌孩子小,“礙手”,很多事兒寧願自己做。結果,許多 四、五歲的孩子來園時不容易穿衣服,不容易用餐,不容易擦屁股,有尿不容易蹲便池(在家裏坐盆)。教師將飯擺放在桌子,有的兒童縱然飯離他間距稍遠些,就不清楚用餐(只需動手能力將碗拿過來),微薄之力都懶的動。甚至有,有的孩子舉着袋子裏的生雞蛋(上邊有一點雞蛋皮)驚懼的說:“這一生雞蛋不能吃,上邊有物品。:這些。長此以往,孩子培養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長大後,也欠缺工作意識,而且做什麼也幹不太好。

兒童以往並不是爲了更好地造就化學物質和財富,只是塑造基本的工作習慣性,推動孩子身體健康發展。要讓孩子做些有意義的事的事兒。規定孩子自身能做的事自己做。如:自身穿脫光衣服,學着鋪、疊被子,自身潔面泡腳,自身整理小玩具、書籍。此外,幫家長幹些家務活。如:協助擺餐具、養花、剝豆、摘菜等。要自小塑造孩子愛護糧食作物、書籍、小玩具等,塑造孩子辦事要善始善終、條理清晰的習慣性。

總而言之,父母是孩子最親密接觸,觸碰數最多的人。要讓孩子瞭解父母爲她們的發展投入了精力和汗液,讓她們感受父母的養育恩,造成貼心之情,學好愛父母。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