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常識 > 新生兒 > 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護理措施

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護理措施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新生兒顱內出血對於新生兒來說是一種較爲常見的疾病,它對於新生兒的危害是極爲嚴重的,如果處理不當的話很可能會危及到新生兒的生命,因此對於這種病症的治療與護理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護理措施
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護理措施

顱內出血(ICH)又稱爲出血性腦血管病或出血性卒中,系因腦血管破裂使血液外溢至顱腔所致。根據出血部位的不同,顱內出血可分爲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和硬膜下出血等。無論何種原因所致的新生兒顱內出血,其臨牀表現有頗多相似之處。對於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護理措施也是大致相似的,不過它的預後則視不同病因而有很大差異,且診斷與治療是否及時也是直接影響預後的關鍵因素。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護理措施有哪些。

1、嚴密觀察病情 注意生命體徵改變,如意識形態、眼症狀、囪門張力、呼吸、肌張力和瞳孔變化。仔細耐心觀察驚厥發生時間、部位,避免漏診。定期測量頭圍,及時記錄陽性體徵並與醫生取得聯繫。

2、保持絕對靜臥 減少噪聲,一切必要的治療、護理操作要輕、穩、準,儘量減少對患兒移動和刺激,靜脈穿刺最好用留置針保留,減少反覆穿刺,避免頭皮穿刺,以防止加重顱內出血。

3、合理用氧 根據缺氧程度給予用氧,注意用氧的方式和濃度。病情好轉及時停用。

4、合理餵養 根據病情選擇鼻飼或吮奶餵養,保證熱量供給。

5、準時用藥確保療效。

6、維持體溫穩定 體溫過高時應予物理降溫,體溫過低時用遠紅外輻射牀、暖箱或熱水袋保暖。避免操作後包被鬆開。

7、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呼吸功能 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物品壓迫胸部,影響呼吸。

8、健康教育 鼓勵堅持治療和隨訪,有後遺症時,教會家長對患兒進行功能訓練,增強戰勝疾病的自信心。加強圍生期保健工作,減少異常分娩所致的產傷和窒息。

新生兒顱內出血的治療方法

新生兒顱內出血對於新生兒來講,嚴重的將是致命的病症,因此要及早的發現顱內出血,並給予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下面介紹一種關於新生兒顱內出血的治療方法。

1、一般治療

應臥牀休息,保持安靜,減少搬動。如因特殊情況(急診檢查及手術治療等)需搬動病兒,應保持頭部固定。對於昏迷病兒應置於側臥位,保持呼吸道通暢。高熱時應及時降溫。如頭痛、煩躁者,可給予適當鎮靜藥。注意保持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及足夠的熱量供給。對新生兒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應注意糾正低血壓,將血壓提至適當水平。

2、病因治療

針對不同病因給予相應處理。如對於血小板減少所致者應及時輸注血小板或新鮮血;對於血友病應輸注Ⅷ或Ⅸ因子;感染所致的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的低凝時應選用有效抗生素及抗纖溶藥物;對於維生素K缺乏症應輸注維生素K和凝血因子複合物或新鮮血等。

3、對症治療

對於嚴重症狀應及時處理,如積極抗驚厥和控制腦水腫、顱內高壓等。抗驚厥常用氯硝西泮、水合氯醛、苯巴比妥及苯妥英鈉等。腦水腫的處理常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顱內高壓者可靜脈推注脫水劑或利尿藥。

4、腰椎穿刺

反覆腰穿放腦脊液適用於新生兒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及小兒蛛網膜下腔出血,可減少腦積水的發生。但如患兒頭痛劇烈、嘔吐頻繁或極度煩躁甚至已出現腦疝的早期徵象,則應禁忌腰穿,以免誘發腦疝。

對於新生兒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通常每次可放腦脊液量3~14ml。起初可每天腰穿一次,當顱腦CT或B超顯示腦室明顯縮小或每次腰穿流出腦脊液<3~5ml時,則可改爲隔天一次或間隔更長時間,直至腦室恢復正常大小。總療程一般爲2周至1個月。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需要有超聲的動態監測。

5、硬膜下穿刺

適用於大腦半球凸面硬膜下血腫的治療,前囟未閉時尤爲適用。穿刺成功後應讓液體自動流出,而不要用空針抽吸,每次流出的液體量不宜過大(一般不超過15ml),否則可能誘發再出血,甚至導致死亡。穿刺的間隔時間取決於硬膜下出血量或顱內壓,一般可每天或隔天穿刺1次。兩側硬膜下血腫者,每天只穿刺一側,交替進行。

6、手術治療

若出血量較大,腦實質症狀嚴重或出現腦疝等危險症候,應早期進行手術,清除血腫。一般病例則應待病情穩定後再行腦血管造影及手術,包括清除血腫和對局部畸形血管的處理等,通常以發病後2周左右實施爲宜。對大腦凸面橋靜脈出血引起的硬膜下出血,多數可經反覆硬膜下穿刺引流治癒,少數需手術治療。對新生兒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併發腦積水的治療,主張反覆腰穿放適量腦脊液或加用藥物治療如乙酰唑胺、呋塞米或甘油等,以減少腦脊液的生成,如無效時再考慮外科手術治療。

新生兒顱內出血的飲食保健

許多血液病、腦血管發育異常及顱內外其他病變均與新生兒顱內出血的發生有關,其病因可以是單一的,亦可由多種病因聯合所致。常見於顱腦外傷、新生兒產傷、缺氧常致顱內出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友病、白血病、腦腫瘤、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症等,也常致顱內出血。在新生兒患有顱內出血的症狀時,除了進行必要的治療以外,在飲食上面也應該注意。

對於乳母來說:爲了防止出現新生兒顱內出血的情況,在孕期的時候應該多吃綠葉蔬苯及新鮮水果。

對於經常腹瀉服抗生素者:應該給維生素K50~100μg/天,或每月注射維生素K1mg。

對於患阻塞性黃疸或嬰兒肝炎者:應該適當的給予維生素K1,補充新生兒所需要的營養元素。

新生兒顱內出血的預防措施

新生兒顱內出血是一種常見的新生兒疾病,它對於新生兒的危害是比較嚴重的,因此要及時的做好預防措施,儘可能的減少這種疾病的發生。那麼,對於新生兒顱內出血的預防措施究竟有哪些呢?

1、做好孕婦保健工作,避免早產。

對可能早產的孕婦,在分娩前3天內應用地塞米松,促進胎兒肺成熟、減少患呼吸窒息綜合徵的機率。

2、預防出血傾向:

孕婦:分娩前10小時緩慢靜注苯巴50mg,並在產前4~15小時頓服維生素K15~30mg。<1500g的未成熟兒:生後6小時內可用苯巴比妥降低腦代謝率、清除自由基、減少腦血流量,抑制血壓急劇上升。

3、提高醫護質量,避免各種可能導致醫源性顱內出血的因素。

孕婦須絕對臥牀以減少子宮收縮,可用擬β-腎上腺素能類藥物推遲分娩。

分娩時儘量避免產傷,必要時作剖宮產。同時對胎兒進行監護,出現宮內缺氧及出生時窒息時須及時搶救。對有出血性疾病的孕婦及時給予治療。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