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常識 > 0-1歲 > 爲什麼給孩子把尿不好 把尿和不把尿的孩子有什麼差別

爲什麼給孩子把尿不好 把尿和不把尿的孩子有什麼差別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老一輩喜歡給孩子把尿,這其實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頻繁把尿會迫壞孩子對尿意的控制,那麼,把尿和不把尿的孩子有什麼差別?下面本站小編就帶來介紹。

爲什麼給孩子把尿不好 把尿和不把尿的孩子有什麼差別

爲什麼給孩子把尿不好

在談孩子把尿的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正常人排尿的過程。人體內,當腎臟生成的尿液經過輸尿管運送到膀胱後,膀胱要儲存一定的尿量才能引起反射性排尿。當尿液的壓力刺激位於膀胱壁的牽張感受器時,牽張感受器會發出排尿信號,並經周圍神經系統傳導至大腦皮層排尿反射高級中樞,產生尿意。該指令到達膀胱,膀胱逼尿肌收縮,引起尿道括約肌鬆弛,從而將尿液排出體外。在排尿時,腹肌和膈肌強烈收縮,能產生較高的腹內壓,協助克服排尿的阻力,直到尿液排泄完爲止。但是,小嬰兒泌尿系統發育不成熟,膀胱黏膜柔嫩,肌肉層和彈力纖維發育不良,埋於膀胱黏膜下的輸尿管短而直,抗尿液反流能力差,易發生膀胱輸尿管反流。膀胱排尿是受大腦和脊髓控制的,出生後最初數月的排尿純屬反射性的,並不受大腦和脊髓的控制。家長頻繁把尿,尤其是夜間頻繁把尿,不但會引起孩子的反抗,而且也不利於膀胱儲存尿和排尿反射的建立。夜間頻繁把尿還會影響孩子的睡眠,不利於孩子進入深睡眠的狀態。或孩子正在專心觀察或做某一件事情,家長頻繁把尿打斷他,也不利於孩子注意力和觀察力的培養。1歲以後隨着年齡的增長,輸尿管增長,肌肉發育成熟,抗反流機制逐漸增強,在正常的教養下,孩子是可以逐漸養成主動控制排尿的能力的。

把尿是一種不好的養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家長不要這樣做。

爲什麼給孩子把尿不好 把尿和不把尿的孩子有什麼差別 第2張

把尿和不把尿的孩子有什麼差別

白天也不把尿,或很少把尿的孩子,更是普遍較早開始主動告知便尿,較早開始會使用尿盆,或蹲下尿尿。

這是因爲不把尿和少把尿的孩子,一直以來都是依據便意來排尿的,所以對便意的掌握比較好。而過多把尿的孩子,始終在根據便意排尿和根據把尿動作排尿之間被混淆,對便意的掌握很差。

把尿的媽媽還要知道一個普遍規律——孩子即便一開始很配合把尿,也遲早會開始反抗把尿。很多孩子在10個月左右開始,很多孩子更早。這不是孩子“學壞了”,而是孩子對尿意的感覺發展了。他們開始在被把尿的時候意識到,自己還沒有尿,還不想尿。另一個原因是自主意識的增強,開始討厭被強迫做事情。於是很多孩子即便有尿,也不肯被把。“把就不尿,一放下就尿”,這是很多喜歡強迫把尿的媽媽的抱怨,也是很多寶寶反抗強迫把尿的方法。

爲什麼給孩子把尿不好 把尿和不把尿的孩子有什麼差別 第3張

以上就是有關全部內容介紹,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