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品質 > 健康生活 > 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是指在口腔、頜面以及頸部成分的筋膜間隙中發生的細菌性炎症,這種疾病一旦感染,間隙內的結締組織就會遭到破壞,充滿炎症物,存在間隙。這些間隙中發生彌散性化膿炎症。針對這種疾病患者要及時治療,可以通過全身治療,藥物治療、局部治療等方法。

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頜面部間隙感染是顏面、頜周及口咽區軟組織腫大化膿性炎症的總稱。化膿性炎症彌散時稱爲蜂窩織炎,侷限時稱爲膿腫。當患有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時,會導致患者出現疼痛等不適症狀,對患者影響特別大,所以一定要及時治療。那麼,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全身治療 一般支持療法與抗生素治療,常用青黴素和鏈黴素聯合治療。大環內酯類、頭孢菌素類和奎諾酮類也是首選藥,病情嚴重者需採用靜脈滴注給藥,用藥的劑量應足夠大,漿液期炎症多可控制、消散。由於目前對青黴素產生乃要得菌株增多,因此在用藥1~2天后,病情未見好轉者應及時更換抗生素,或細菌培養結果和藥物敏感實驗來調整抗生素。
  對合並有厭氧菌感染,如腐敗壞死性蜂窩織炎,可加用甲硝唑類藥,先由靜脈滴注給藥,病情好轉後,改爲口服。此藥與其他抗生素無配伍禁忌,不誘發雙重感染和菌羣失調症。中藥可應用清熱解毒劑。
  局部治療:炎症早期可外敷藥物、鍼灸、封閉理療,有校驗、效忠、解毒、止痛的作用。常用外敷藥有金黃散、六合丹,敷於患處皮膚表面,可時炎症消散或侷限。炎症侷限形成膿腫,應及時進行切開引流術。其目的是:時膿液、壞死感染物迅速排出,減少毒素吸收。減輕局部腫脹、疼痛及張力,緩解對呼吸道和咽腔的壓迫,避免發生窒息。
  可防止感染向鄰近間隙蔓延,防止向顱內、縱隔和血液擴散,避免嚴重併發症。可防止發生邊緣性骨髓炎。切開引流的指徵:發病時間一般是牙源性感染3~4天,腺源性感染5~7天,經抗生素治療後,仍高熱不退、白細胞總書記中性粒細胞明顯增高者;局部腫脹、跳痛、壓痛明顯者。
  局部有凹陷性水腫,有波動感,或穿刺抽出膿者。腐敗壞死性感染,應早期廣泛切開引流;膿腫已穿破,但引流不暢者。急性炎症消退後,應及時薄除病竈牙,避免感染復發。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