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百貨 > 教育資訊 > 社會捐助可以抵醫療賠償嗎 社會捐助和醫療賠償衝突嗎

社會捐助可以抵醫療賠償嗎 社會捐助和醫療賠償衝突嗎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一則判決書社會捐助抵醫療賠償的結論在網上引起熱議,認爲這是將兩者權利混淆,社會捐助是爲了幫助受害人而不是侵害人,那麼,社會捐助可以抵醫療賠償嗎?社會捐助和醫療賠償衝突嗎?下面本站小編就來說說。

社會捐助可以抵醫療賠償嗎 社會捐助和醫療賠償衝突嗎

社會捐助可以抵醫療賠償嗎

據報道,去年5月,四川隆昌一4歲女童在路邊玩耍時,被精神病突然發作的鄰居砍成重傷,致其住院139天。

事後女童方提起訴訟,但據一審判決書顯示,法院未支持其中10萬餘元的醫療費索賠,還稱醫療費屬於財產性損失,已由社會捐助予以彌補,不能重複主張,也不能因他人的侵權行爲而獲益。

社會捐助可以抵醫療賠償嗎 社會捐助和醫療賠償衝突嗎 第2張

“社會捐助可以抵醫療賠償”,這樣的結論引起熱議。

在此事上,社會顯然需要讓法律歸法律——司法判決,本不該輕易被外界聲音左右。但司法裁決本身也需要經得起法治檢視。

因女童方接受社會捐助便不再要求侵權人承擔部分賠償責任,一方面背離求助方和捐助方意願——幫助受害人而不是侵害人;另一方面,這會改變捐助與救助的性質,使捐助與救助的結果最終導向“助惡”,而非“行善”。至於“不能因他人的侵權行爲而獲益”的說法,也有商榷空間。

再者,涉事女童在年僅4歲便因爲受傷造成十級傷殘,其後續影響是終生的。相比於女童的健康終生受損,在獲捐10餘萬的基礎上讓侵害人承擔醫療費,很難說是因他人的侵權行爲而獲益。

說到底,自己對自己行爲負責,是最基本的權責屬性。社會對受害人的救助,並不能減輕或免除侵權人的侵害責任。

至於法官所言的“也不能因他人的侵權行爲而獲益”,雖然是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社會捐款超出受害人治療及心理慰藉的範圍,可以退還相關慈善機構,也可以轉增其他受害人。

無論如何處理,這都不是減輕加害人經濟賠償責任的依據。

當然,侵害人作爲一名農村精神病人,經濟能力或許有限,存在因治療精神疾病而捉襟見肘的情況,若再加上這十來萬元的醫療費,可能增加其經濟負擔,難以執行。但若果真如此,那也屬於執行不能問題,雙方應當得到社會救助,而不是說拿女童獲得的社會捐助去抵銷或免除侵害人的責任。

社會捐助可以抵醫療賠償嗎 社會捐助和醫療賠償衝突嗎 第3張

社會捐助和醫療賠償衝突嗎

賠償是法定權利,其權利來源是人享有身體健康權,是人身權利的延伸,捐贈的權利是來自於捐贈人對其財產的處分權,所依據的是《慈善法》民法等調整財產關係的法律,是財產權利。

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是民法中兩個完全不同的權利。

當然,如果加害人賠償,確實會導致捐贈加賠償的錢超出了治療所需的費用,這時候,正確的做法是按照協議,把多出來的錢按約定的原則退給捐贈人,而不是把應該由加害人承擔的責任讓捐贈人承擔。

以上就是有關全部內容介紹,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