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指南 > 用藥指南 > 用中藥袋子煎好還是不用好 孩子的中藥煎服須有“道”

用中藥袋子煎好還是不用好 孩子的中藥煎服須有“道”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和兒科疾病模式的重大變化,中醫預防和治療兒童常見病和難治性疾病的優勢引起了國內外醫學界的關注。由於中藥療效顯著,副作用少,越來越多的家長尋求中藥治療。口服中藥是最傳統的方法之一,也是最基本的給藥方法。如果不掌握煎兒童中藥的方法,不僅會給藥物治療帶來很多不便,還會對兒童身體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兒科臨牀工作者和兒童家長應明確兒童中藥的煎炸方法。

用中藥袋子煎好還是不用好 孩子的中藥煎服須有“道”

1.煎藥方法,如花、葉煎藥時間短,一般可繼續前5~10分鐘0分鐘;補益藥、仁、殼中藥前煮時間較長,煮沸後再煮20分鐘。發散藥或補益藥均以文火(慢火)爲度。煎兒童中藥湯劑,有的需先煎、後下、包煎、沖服等,醫生應給出詳細說明。特別是對需要特殊處理的藥物,應按照醫生的要求認真執行,以獲得確切的效果。

2、油炸劑量,特別是嬰兒胃水平或半垂,如果劑量不準確,容易引起兒童嘔吐,甚至窒息,影響兒童的恢復和治療。因此,油炸劑量應因兒童年齡而異。一般油炸劑量爲60-80ml,100-150ml,學齡前兒童150~200ml,學齡兒童200-300ml,劑量應儘可能濃縮到兒童所需的劑量。

3、在服藥時間(或兩次餵養)之間進行,有利於藥物的充分吸收和利用。飯前服藥容易刺激胃腸粘膜,飯後服藥容易引起嘔吐等不良反應。原則上,最好在飯後半小時或更長時間進食。根據兒童的耐受性,最好多次喂少量。

4.服藥方法,家長應先嚐嘗,過熱容易燙傷兒童喉嚨、食管、胃粘膜等,過冷會引起胃不適,也會影響療效。兒童服用湯劑時,儘量鼓勵自取,或用小勺子慢慢喂藥液。服藥後儘量休息,有利於藥物吸收,避免因過度活動引起嘔吐。儘量不要在藥物中加糖,以免影響療效。若方中有苦寒藥加黃連、黃芩等,可加入適量甘草減輕苦澀。兒童喂湯藥難是兒科的大,但也是最古老、最傳統、最基本的給藥方式。在努力改革兒童中藥劑型的同時,掌握正確的餵養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給孩子喂中藥湯要有耐心,要小心,不要喂幾口水或甜食。拒絕服用中藥湯劑的兒童可以固定頭部,用勺子將藥物送到舌根或舌頭兩側,使其自然吞嚥。不要擡起鼻子或順着舌頭倒藥,以免嗆到氣管。

5.兒童用藥量因年齡、個體差異、病情嚴重程度和緊急情況以及醫生的經驗而異。由於兒童服藥浪費較多,藥用劑量相對較大,但辛、熱、苦、攻擊產品的劑量應謹慎。如麻黃、附子、細辛、大黃、巴豆、黃連等。爲方便計算,兒童應用劑量的1/6可以用以下比例轉換;嬰兒成人量的1/4;兒童成人量的1/3;學齡前兒童成人量的1/2;學齡兒童成人量的3/4或成人量。兒童對藥物的反應比成人敏感,服藥時要小心。雖然以上簡要介紹了煎服中藥的方法和技巧,但在臨牀醫生的指導下,應區別對待某一方、某一藥物、某一病證或某一兒童的身體狀況。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