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指南 > 婦科疾病 > 月經不調是凍結的嗎?月經不調可以嘗試按摩療法

月經不調是凍結的嗎?月經不調可以嘗試按摩療法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月經不調、痛經等疾病多凍結。據專家介紹,中醫養生傳統上,女性是陰,下肢也是陰,這兩個特性相加,下肢成爲女性的弱點。服裝薄,外部寒冷襲擊,容易引起宮寒。許多女性會出現腰腹不適、月經不調等症狀。此外,經期寒冷會導致子宮異常收縮和痛經加劇。從長遠來看,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風險也會增加,甚至導致不孕。

月經不調是凍結的嗎?月經不調可以嘗試按摩療法

月經不調凍結了嗎?

冷空氣的頻繁到來,氣溫持續的冷空氣也會影響下一個低度。但是,很多愛美的MM爲了追求時尚而穿着勇氣,特別是腳,穿着超短裙、熱褲和厚襪子,或者穿着薄褲子出門。但是,爲了美而犧牲自己的健康是不明智的。中醫專家提醒,女性屬於陰性,下肢屬於陰性,所以冬季下肢的保暖對女性的健康非常重要,過於凍人容易患婦科疾病和關節炎。此外,與短褲襪和羽絨服相比,冬天穿更多的褲子比穿更多的毛衣更有保暖效果。

月經不調、痛經等疾病多凍結。據專家介紹,中醫養生傳統上,女性是陰,下肢也是陰,這兩個特性相加,下肢成爲女性的弱點。服裝薄,外部寒冷襲擊,容易引起宮寒。許多女性會出現腰腹不適、月經不調等症狀。此外,經期寒冷會導致子宮異常收縮和痛經加劇。從長遠來看,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風險也會增加,甚至導致不孕。

中醫認爲,人體的理想狀態應該是頭冷腳熱,也就是說,上半身的溫度低於下半身是最好的狀態,但現在很多人的上半身的溫度高於下半身。上半身的溫度約爲37℃,下半身的溫度約爲30℃,與中醫主張的頭部寒冷的腳部熱量相反。

寒從腳開始,寒從腳開始,人的腳變冷,全身變冷。專家指出,冬季受風寒,不僅容易引起各種婦科疾病,還會引起便祕、肩頸疼痛等問題。因此,冬天女性必須避免下肢寒冷,穿襪子和秋褲,保證整個身體的健康。穿裙子的時候最好和保溫褲搭配。

月經不調按摩療法有幾種

1、預備式

平臥牀上,雙眼微閉,呼吸均勻,左手掌重疊在右手背上,右手掌輕輕放在下腹部,靜臥1~3分鐘。

2、團摩臍周

左手掌疊在右手背上,右手掌心放在肚臍下,順時針繞肚臍1~3分鐘,腹部發熱爲好。

效果:溫經散寒,調節血氣。

3、團摩下腹

左手掌心重疊在右手背上,右手掌心重疊在下腹部,適當按順時針、逆時針進行環形摩動1~3分鐘,最好使皮膚髮熱。

效果:益氣壯陽,交通心腎。

4、摩擦關元穴

右手握拳,拇指伸直,將拇指腹部放入關元穴,適當用力摩擦0.5~1分鐘。

效果:滋養肝腎,止痛。

5、掌揉血海穴

將雙手掌心置於同側血海穴,適當用力揉搓0。5~1分鐘。雙下肢交替進行。

效果:活血化淤,通絡止痛。

6、摩擦腰骶

將雙手掌分別放置在腰骶部兩側,自上而下用力摩擦腰骶部0。5~1分鐘,腰部發熱比較好。

效果:強腰強腎,活血通絡。

7、按腎俞穴

雙手叉腰,大拇指按同側腎俞穴,其餘四指附在腰上,適當用力按0。5~1分鐘。

效果:補腎陽,強腰強骨。

8、按摩腳三裏穴

單手食指與中指重疊,中指指腹放在同一側腳三裏穴,適當用力按摩0。5~1分鐘。雙下肢交替進行。

效果:補脾健胃,調和血氣。

中醫鍼灸治療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困擾着廣大女性朋友,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中醫博大精深,月經不調的女性除了定期吃藥外,還可以嘗試鍼灸治療。

1、經早

治法:清熱調經,以任脈和足太陰經穴爲主。

主穴:土穴、關元、三陰交、血海

配穴:實熱證人、加太沖或行間虛熱證人、加太溪氣虛證人、加足三裏、脾俞月經過多者、加隱白腰骶痛者、加腎俞、次。

操作:關元、三陰交用平均腹瀉法、血海腹瀉法。配穴按虛補腹瀉法操作。氣虛者針後加灸或用溫鍼灸。

方義:本方的主要作用是清熱和血,調整衝任。關元是任脈穴,是烹飪衝任的要穴。血海清瀉血分之熱。三陰交調肝脾腎,是調經的關鍵。

2、混亂

治療方法:疏肝益腎,烹飪衝突。以任脈和足太陰經穴爲主。

主穴:關元、三陰交、肝俞

配穴:肝鬱者、加期門、過沖的腎虛者、加腎俞、太溪的胸部恐嚇膨脹者、加臭中、內關。

操作:肝俞用毫針腹瀉法,其餘主穴用補充法。配穴按虛補腹瀉法操作。

方義:關元補腎培元,調整衝突。三陰交爲足三陰經交會穴,可補脾胃、益肝腎、調氣血。肝俞是肝背俞穴,有疏肝理氣的作用。

3、經遲

治療方法:溫經散寒和血調經。以任脈、足太陰、足陽明經穴爲主。

主穴:氣海、三陰交、歸來

配穴:寒實證人、子宮虛寒證人、命門、腰陽關。

操作:氣海、三陰交用毫針補法,可用灸法。回來用腹瀉法。配穴按虛補實瀉法操作,可用艾灸法或溫鍼灸。

方義:氣海有利於氣溫陽,灸可以溫經散寒。三陰交爲肝脾腎三經交會穴,可調三陰和血調經。回到足陽明經穴,可以調節氣血調節經絡。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