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指南 > 兒童疾病 > 孩子口吃怎麼辦纔好?治療孩子口吃有什麼祕方?

孩子口吃怎麼辦纔好?治療孩子口吃有什麼祕方?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瞭解到寶寶小時候生長髮育正常,沒有重大身體疾病史,家庭沒有類似病史,身體和神經系統檢查也沒有陽性體徵,口腔和喉嚨檢查正常。在與孩子們交談時,我發現寶寶有明顯的口吃,主要表現在演講的開始和結束,演講仍然清晰,智力好。我告訴寶寶媽媽,毫無疑問,孩子被診斷爲口吃。

孩子口吃怎麼辦纔好?治療孩子口吃有什麼祕方?

"這個問題怎麼出來?"小寶媽媽忍不住自言自語。我讓小寶自己去遊戲室玩,然後對小寶的父母說:"口吃是一種常見的語言障礙,約佔兒童的1%~2%,男孩比女孩多。它通常發生在1.5~9歲,特別是2~3.5歲和5~7歲。口吃分爲病理和生理兩類。病理口吃是指從語言內容到語言表達的轉換過程障礙、發音-呼吸器官的緊張痙攣,導致語言節律障礙。當情緒恐懼、興奮和緊張時,口吃會加重。在發育過程中,正常兒童可能會出現暫時的輕度口吃現象,這屬於生理口吃,主要表現爲反覆添加一些輔音音節,這是因爲兒童的思維能力發展迅速,語言的發展滯後于思維的發展,兒童的詞彙量很少,所以往往不能跟上表達的需要,同時,兒童控制肌肉的能力也落後於心理表達的需要,所以說話猶豫和重複。大約40%的正常兒童可能會出現這種現象,但這種現象只是短期的,如果孩子的語言能夠逐漸成熟,一般來說,如果孩子的語言能夠越來說,父母可以正確地處理口吃。"

小寶媽急切地問:"什麼處理不當?﹖我們平時要多加註意。"

我詳細地說:"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不要注意及時糾正和模仿。像鮑曉一樣,他經常模仿村裏叔叔的口吃,或者看到口吃的動畫形象,然後有意或無意地模仿,父母忽視了這個問題。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們將形成一種真正的口吃,並將難以糾正。

2.不注意引導不耐煩的孩子慢慢表達。有些孩子不耐煩,總是渴望表達自己的意思,不能平靜地說話,但沒有足夠的詞來使用,所以他們不得不重複他們知道的單詞。

3.家長要求太高。如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便要求其背這誦那,一旦孩子達不到要求,家長就表現出很生氣的樣子,甚至批評孩子笨,不如某某小朋友等等,這樣常使孩子感到緊張不安、膽小而不敢說話,從而更易出現口吃現象。

4.恐嚇和懲罰孩子。就像鮑曉一樣,他一調皮就受到驚嚇和刺激,容易引起情緒緊張,進而口吃。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自卑、羞怯、焦慮、退縮等負面情緒更容易被意外口吃嘲笑,從而更害怕說話或說話時更膽小,反過來會進一步加重口吃症狀。此外,最近有研究認爲,口吃也可能與左腦某些功能區域的‘優勢剝奪’有關。"

聽完後,小寶的父母追根究底地問:"醫生,小寶現結巴成這個樣了,該怎麼辦?"這時,孩子的爭吵聲從隔壁的遊戲室傳來,小寶跑了進來,我問孩子:"小寶,那裏發生了什麼事?﹖"小寶張了好幾次嘴,就是說不出來。小寶的父親很着急,一巴掌落在小寶的屁股上。這時,小寶臉紅了,伸出脖子,擡起頭,結結巴巴。……

我想從這個細節,我想從事論事,針對指導,效果會更好。"哦,這不好,"我說,"不管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的原因,口吃的孩子大多具有膽小、敏感、易緊張的心理特點,因而消除說話時的緊張和恐懼是治療的關鍵。孩子說話口吃時不要打斷,不要指責,也不要提醒,更不要說‘你怎麼又結巴了’等。尤其不能打孩子,這樣做的結果只會適得其反。在嚴厲批評下,孩子往往會對說話產生恐懼和反感,口吃就可能更加嚴重,甚至不敢說話了。當孩子出現口吃時,千萬不要模仿他們說話,那樣會使他們認爲是對其口吃的肯定,對矯治很不利。相反,家長給孩子創造輕鬆、自由和信任的說話環境;鼓勵結巴的孩子多與同齡正常兒童交流;父母與孩子面對面地交談,對孩子的話要有應答;跟孩子說話時自己不能急躁,應多采用‘兒化語’;鼓勵孩子在講話時放慢速度,隨心所欲地講,同時注意孩子講話的節奏和語調,增加其語音的韻律性和輕鬆感。

"對於口吃的孩子來說,誘導他們單詞的第一個單詞的發音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先輕輕地發出單詞的聲母,然後與韻母結合,拼出單詞的聲音,然後慢慢地滑動到第二個單詞的聲音。這是矯正口吃的好方法。矯正兒童口吃也不需要要要求兒童做好單詞,只要心理因素糾正,口吃基本上可以消除,矯正即使成功。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耐心是非常重要的。家長要耐心教育孩子,發現他們的進步,鼓勵他們,積極加強。"

這時,小寶爸接上話題:"有什麼祕方可以矯正結巴嗎?﹖"我肯定地回答:"沒有!不要相信治療口吃有祕方。綜上所述,要注意以下三點:減輕壓力,克服心理障礙,進行語言訓練。"

聽了我的解釋和建議,小寶一家感激地離開了診所。

幾個月後,小寶爸高興地在電話裏告訴我,小寶說話慢,結巴也沒那麼厲害。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