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常識 > 育兒指南 > 英國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英國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5.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英國人認爲對孩子的溺愛和寵愛是孩子獨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礙。爲了讓孩子在未來能夠適應社會的需求,獨立去生活、工作,從小就要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讓他們學會尊重他人和自我剋制,知道對自己的行爲負責。如果孩子日後不能像其他人一樣適應社會,作爲父母就沒能盡到教育的職責。

英國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道德不靠教導

英國中小學校裏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稱“個人的社會健康教育”,或稱“社會化過程”。目的是讓他們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會,成爲社會的一分子。核心道德觀念有四個:尊重生命、公平、誠實、信任。

英國人有道德感染,不是教導的觀念。它體現在英國中小學的道德教育中,也就是說,不要求孩子們記住道德標準,但是要求孩子們從內心深處理解和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道德。

孩子不是白紙

我們小時候揹着毛澤東語錄。白紙,沒有負擔,寫最新最美的文字,畫最新最美的畫。之後,孩子也和白紙一樣,大人教什麼,孩子將來會怎樣呢?一位英國朋友說,西方人過去也有白紙論。孩子們認爲是TABULARASA(拉丁文,即空白狀態),但現在科學研究證明孩子們來到這個世界,先天性地繼承了父母的脾氣、性格等心理基因,所以白紙論是過於簡化事物的觀點。

誠信不是孤立的品德

英國學校一般不設專業的道德教育課程,但開設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內的各種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課程供選擇。這門課被認爲是培養兒童品德和良知的重要課程。

不僅如此,很多英國學校每週組織班級討論,選擇學校和社會發生的事情,讓孩子們發表意見,一起討論,自己理解和判斷是非。集體遊戲也是一種重要方式,讓孩子懂得顧及與體諒別人,懂得如何與同伴合作。英國學校還普遍鼓勵孩子飼養小動物,組織學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爲慈善組織募捐及參加其他公益或環保活動,培養孩子的愛心和社會交往能力。在英國教育工作者看來,誠實不是一種孤立的品德,而是與自重和尊重別人,與對生命和大自然的愛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

不淡泊輸贏,但更要享受過程

老師並不是教學生去學老莊的超脫,淡泊輸贏結果;相反,英國學校裏,“輸贏”二字總被掛在嘴上,因爲各種比賽名目繁多,充滿學生的學校生活,但正因爲比賽多,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領略到老師所要傳達的信息:你會贏,但不會每次都是你贏,每個人都有贏的時候,也有輸的時候,要緊的是享受參與的過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移居英國的中國移民最深刻的是,英國人對人生的選擇往往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即使這件事不符合潮流也不流行。

不要妨礙別人

英國的社會道德教育,還有一點令人印象至深,那就是從小教育小孩子要學會照顧自己,同時注意不要妨礙他人。這其實是公德和私德的分水嶺,也有被稱爲對陌生人的道德要求的人。

英國小學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個人清潔衛生、學習用具整理等都在道德教育範圍內。孔子說:自己討厭,不要對人施暴。西方其實很相似,但也許有更積極的說法。希望別人如何對待自己,必須這樣對待別人。

英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到處滲透這一思維方式。就交通規則而言,爲什麼可見度好時不能打開尾霧燈?別人超車時爲什麼要把遠光燈改成近光燈?如果在開車的時候考慮到別人的情況,考慮到可能會給別的道路用戶帶來的危險,也就意味着考慮到自己的行車安全。英國的交通規則,到處都體現了這個不明確的道理。

允許父母體罰孩子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和其他家庭的觀念和行爲對兒童道德意識的培養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在英國家庭中,絕對看不到對孩子沒有理由的寵愛,犯錯誤的孩子會受到糾正和懲罰。父母們在尊重孩子獨立人格的前提下,嚴格管理孩子,理解他們的行爲沒有界限,不能做他們想做的事。英國法律明文規定允許父母體罰子女,至今許多學校仍保留體罰學生的規定。

在一般家庭中,5歲以下的孩子不允許和大人在同一張桌子上吃飯,不允許穿衣服,到了該做什麼的時候,一律按照規則工作,故意犯錯誤,欺負幼小,受到嚴厲的處罰。無論對誰,孩子都要懂得禮貌,說話要客氣,對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言行符合標準,禮貌是每個孩子的基本要求。相反,孩子會被父母訓斥,包括身體懲罰。只有懂事而有禮貌的孩子,纔會受到父母的誇獎。

花錢養孩子淘氣

當我們小的時候,父母總是以某個孩子從來不出門亂跑爲榜樣教育我們。但是在英國,孩子們總是淘氣,父母花錢養育淘氣。每個週末都有活動,不是去朋友家吃飯(家人一起去,父母一代的聊天,孩子一代的玩耍),而是有孩子的生日派對,去游泳,踢足球。總之,幾乎是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日,很少在家看電視。

最重要的是友好

在英國人眼裏,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是否友好,與他的職業、性別、收入、教育、私生活無關。他們教育孩子從小就要善待所有的生命,包括動物、植物等。天氣好的時候,他們會帶孩子到農場去看看大自然,或者在自家的花園。即使是螞蟻這樣的小命,即使在夏季廚房裏爬滿了螞蟻,他們的母親也會在消滅螞蟻的同時警告他們的孩子,千萬不要玩弄螞蟻,不要讓他們死得太慘。而且只需要打一兩個就可以了,這樣其他的螞蟻就會發出警報,讓其他的小夥伴不要來這裏,或者把螞蟻抓到小瓶子裏,然後拿到院子裏放生。

有一次,孩子們養的金魚巴里死了,養了將近3年的金魚確實不容易。每天享受搖滾樂活那麼長時間也應該享受每年。孩子的媽媽讓他們打電話告訴正在上班的爸爸這個壞消息,第二天還在附近的教堂舉辦了個簡短的葬禮。上週,安格斯誇張地做了噩夢,說夢到了巴里,母親向他們說明了生命總是結束的時候,但是巴里很開心。因爲大家都愛它。

我不知道孩子們能理解多少,至少我知道這樣的教育在我們看來有點傻,但沒錯。

最重要的質量是勇氣

英國人給世界的印象就像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小說《八十天環遊地球》的主人公菲利亞福格一樣,是一個一目瞭然、嚴格遵守規則的英國紳士。

一直認爲英國的教育也一定遵守規則。其實,現代英國人非常重視培養孩子的勇氣和忍耐性格,他們知道勇氣是一個人積極進取的動力。

英國父母經常帶着自己的孩子去探險,深入大自然,在危險的環境中生存,目的是爲了鍛鍊孩子的意志和勇敢的精神,爲今後的人生做好人格準備。

英國家長認爲對孩子的寵愛對孩子有害,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特別重視培養孩子獨立意識。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讓孩子嘗試自己吃飯、穿脫衣服、整理房間等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事情。

英國私家車的擁有量很高,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轎車,可以很容易地接送孩子上學。但是英國家長們很少開車接送孩子,他們都是讓孩子自己揹着書包徒步或者坐校車去上學。

英國人在公共汽車上遇到老人、殘疾人和孕婦自願讓座,但他們不讓座給孩子,英國人認爲孩子需要鍛鍊,應該鼓勵孩子獨立。

英國家庭教育

無論中國孩子還是英國孩子,一日三餐總是必不可少的。也許你會說,不就是吃飯麼,又有什麼好說的。可別小看餐桌,那上面可大有學問呢。

飲食能力鼓勵孩子自己吃飯。孩子一歲到一歲半的時候,喜歡用勺子喝湯吃菜。絕大多數英國家長認爲,孩子們想自己吃飯,象徵着對個性獨立的憧憬,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

處理偏食,消除偏食,選擇食物。英國人認爲,一個人偏食、選擇食物的壞習慣往往是幼兒時代的監護人轉移的原因,所以特別重視幼兒時代的偏食、選擇食物的狀況。例如,幼兒只吃某種菜,忽視其他菜的時候,監護人經常收拾這道菜。他們還認爲,餐桌上對孩子的遷就,不僅會影響孩子攝入全面、充分的營養,而且會使孩子養成任性、自私、難以自控等人見人厭的性格。

進餐禮儀學習用餐禮儀,英國孩子一般2歲時就開始系統地學習用餐禮儀,4歲時就學會用餐時所用禮儀了。

進餐前後讓孩子幫忙做事。稍大一點(例如5歲左右)的孩子,在飯前放餐具,飯後收拾餐具等能力都很高興做雜事。這樣,不僅可以減輕父母的負擔,還可以讓孩子有參與感。

環境保護意識重視環境保護教育。五六歲的孩子應該知道哪些是再生製造的環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爲污染環境的永久垃圾。出去郊遊的時候,在家長的指導下自制飲料,儘量不要買易拉罐等現成食品,要注意節約水電。因爲他們知道濫用資源意味着侵害環境。

本來,英國家庭就有把餐桌當作教室的傳統,從孩子上餐桌開始,家長就開始進行看不見的飲食教育。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