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品質 > 健康生活 > 別輕視腸息肉,發現這種息肉必須切,否則可能會癌變

別輕視腸息肉,發現這種息肉必須切,否則可能會癌變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之前的科普內容中,我們講到過腸息肉的危害以及多種類型,由於息肉的發生我們無法自行判斷,只能從某些異常症狀進行猜測,必須通過正規醫療檢查也就是腸鏡檢查才能確診。在臨牀診斷中,有些腸息肉患者運氣比較好,提早發現並及時切除,防止息肉繼續惡化、發展。但是也有些患者輕視腸息肉的危害,拖延病情,導致息肉惡化、癌變。今天分享一個具體案例,希望能提高大家對腸息肉的關注度,不要出現病情拖延情況。

別輕視腸息肉,發現這種息肉必須切,否則可能會癌變

案例:
  45歲的張先生是生意人,經常應酬,三年前因經常便祕、腹痛到醫院做過一次腸鏡檢查,結果顯示他患有多發性結腸息肉,大約在4毫米-6毫米。但是由於他當時忙於事業,只是常規腸鏡檢查,沒有做具體的病理檢查,也沒有做內鏡息肉切除。
  三年後,也就到了去年年中,張先生腹痛、便祕症狀加劇,甚至排出的糞便顏色發深、發紅,於是來到我院再次做腸鏡,這次還做了病理檢驗。結果是:多發性結腸息肉較三年前明顯增多,並且有三枚亞蒂息肉達到1.5×1.0釐米的大小,屬於管狀腺瘤伴低級別上皮內瘤變。於是,我們對張先生的病情采取內鏡下治療以及金屬夾鉗夾止血,治療後息肉基底切緣未見腫瘤累及。

除去三枚較大息肉後,其他多發性息肉建議觀察治療,這種息肉一次性難以根除,需要多次治療。可喜的是,張先生的腺瘤性息肉還處於發展期,此次治療控制了惡化趨勢。
  腸息肉有哪些症狀?
  腸息肉屬於腸粘膜局部增生長出的贅生物,具有單發和多發性,結直腸等腸道區域都可能發病,尤其中老年人屬於好發羣體。從案例上來看,張先生髮現自己排便習慣異常後,就到醫院做檢查,說明他對疾病的防範意識比較高。
  腸息肉的症狀隱藏較深,有時候可能沒有症狀,而排便習慣的改變,比如以前不便祕,突然在某段時間內頻繁出現便祕,伴有腹痛或便血,那麼很可能是腸道病變引起的,腸息肉的概率較大。目前,腸鏡檢查是很準確的方法,在做腸鏡的同時也要進行病理檢測。

哪類腸息肉容易癌變
  良性腸息肉:
  淋巴性息肉,具有單發、多發的特徵,好發羣體爲20-40歲人羣,大多出現在直腸和直腸下段,癌變率低。炎性息肉是由於慢性炎症刺激引發的,通常爲多發性,大小在1釐米以下,當炎性疾病得到控制甚至治癒時,息肉有可能隨之消失,癌變率低。增生性息肉多在遠側結腸處出現,基本在1釐米以下,基底比較寬,多發性比較常見,癌變率低。
  惡性腸息肉:
  腺瘤性息肉,也叫做腫瘤性息肉。根據組織學可分爲三種結構類型:1.管狀腺瘤;2.絨毛狀腺瘤;3.混合型腺瘤(包含前兩種)。這種息肉癌變率高,是罹患腸癌的因素之一。當然,並非良性息肉肯定不癌變,只是相對來說惡性程度低。如果良性息肉逐漸發展,就像案例中張先生起初只是多發性息肉,拖延病情沒有進行正規治療,在息肉逐漸增生、發展的過程中,很可能轉變爲易癌變的息肉。所以,及時檢查並治療腸息肉很關鍵。

腸息肉的檢查及治療
  根據近幾年我國大腸癌發病年輕化的趨勢,建議35-40歲的人羣在體檢中加入腸鏡項目。如果其他人羣出現腸道、消化系統異常,也要進行內鏡篩查。通常情況,較小且惡化機率低的單發性息肉,可以在腸鏡檢查中切除;多發性需分批清除;較大的息肉要在病理檢查結果後採用相應的治療措施。另外,腸息肉具有複發性,尤其是多發性息肉的再生率較高,所以患者除了積極治療,還要在醫生的安排下調整生活飲食方式,降低息肉複發率,同時定期要進行復查。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