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百貨 > 行爲習慣 > 督促孩子努力 不如培養孩子專注力

督促孩子努力 不如培養孩子專注力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總是用“努力”這一標準來激勵孩子,但常常卻忽視了,效率纔是制勝的關鍵。然而,真正決定成績及學習效率的,根本不是努力,而是專注力。但是很多的孩子由於好奇心的驅使,常常無法靜下心來,那麼孩子分心的原因是什麼呢?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分心呢?下面本站的小編通過對寶寶心理的分析,爲大家分享如何改善寶寶分心的問題,寶寶分心,家長應該怎麼做。

 

督促孩子努力 不如培養孩子專注力

不同年齡專注力

5~7歲的孩子可以專注15分鐘

7~10歲的孩子可以專注20分鐘

10~12歲的孩子可以專注20-25分鐘

12~14歲的孩子可以專注30分鐘以上

這組是德國的一個育兒研究數據,對比一下。

你的孩子能專注多久呢?

凝凝是一位8歲多的小女孩,在頂尖的民辦小學讀書,看起來學習非常賣力,每天都做作業到很晚,所有課外閒暇時間也都搭在裏面,但成績始終在班級下游。這樣一類的孩子身邊很常見,TA們往往看起來都很安靜且刻苦,花費比其他孩子多一倍的時間和精力,卻未必能獲得對等的效果。經過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凝凝在學習的時候,內心會有多種想法,並不是統一的。比如,試圖專心寫語文作文,卻又開始擔心:數學作業會否來不及做?是否要先做數學作業?做了數學作業,又不由自主地開始猜測,明天的英語小測驗,老師會考什麼樣的題型?這種“分裂”的想法,是因爲ta們的潛意識“不甘心”僅僅專注做一件事,因爲太害怕沒有效果,僅專注做一件事意味着“高風險”,這種傾向會帶給ta們巨大的焦慮。於是,在她的潛意識控制下,只能通過不斷轉移注意力,變換目標,才能對抗這種焦慮。時間一長,分心就成了習慣,“內耗”的模式就逐漸固化下來。如果你要問這種導致“分裂”的焦慮來自哪裏?可能來自一些挫敗感。 凝凝面對這語文作文本之所以會分心,其實是因爲她曾花費很大力氣在寫作文上,但卻依舊得了很低的分數。這種巨大的挫敗感壓抑在孩子的潛意識中,雖然當時暫時壓制住了,但情緒並沒有消失,之後每次當她面對作文本的時候,這種內心深處的負面情緒就會被喚起。這個時候,潛意識就會控制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另外一件事物上,以避免喚起那份曾經的挫敗感。當ta們無意識地轉移注意力,其實是在保護自己當下的情緒狀態。也就是說,類似這樣的被壓抑起來的負面情緒越多,焦慮程度越高,孩子的專注力也就越差。 

督促孩子努力 不如培養孩子專注力 第2張

孩子“分心”的幾種原因

排除器質性因素,造成孩子不同程度注意缺陷的原因有很多,上文凝凝這個案例中,表面看起來原因在於對學習的焦慮感,但究其深層次原因,主要在於以下幾方面與家庭環境及家長養育方式相關的原因:

0~1歲

給予孩子“深情的凝視”哺乳期,當孩子還在媽媽懷中,能夠獲得媽媽全情投入的凝視,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巨大的情感滿足。
全情投入的“客體貫注”能夠讓孩子的潛意識獲得一種信念:當我深情地看着媽媽的時候,媽媽也會給我全部的專注力,我的專注投入,是能夠獲得正面迴應的。
所以,媽媽們餵奶的時候,請儘量深情地看着寶寶,撫摸ta的頭髮,這一刻的投入非常重要,千萬不要刷手機喲。

 2歲+

 尊重孩子的邊界感大約在2歲以後,孩子逐漸開始有獨立的意識,無論是吃飯還是玩玩具,ta都很希望能夠自主地去探索世界。這個時候,就需要媽媽“不打擾”地陪伴。當孩子能夠獨立地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就請不要插手打斷,這也是對孩子“邊界感”的維護。
邊界感弱的孩子,專注力就弱。比如,有些家長做不到“進孩子房間時先敲門”,這其實就是對孩子邊界感的侵犯,試想這些常常被家長破門而入的孩子,就很難避免地會被“等下爸媽會不會突然”進來這一顧慮而“打斷”手頭的事情。這種較弱的親子間的邊界感,無形中也在影響着孩子的專注力。 

督促孩子努力 不如培養孩子專注力 第3張

 0~6歲

打下安全感的基礎童年早期的安全感對於孩子一生都很重要,大量研究發現注意有缺陷的孩子,安全感都很差。假設一個安全感較低的孩子,進入了一個新的狀態/環境,ta首先要做的是去判斷環境是否安全,周圍的人是否可信任,自己是否被接納,太多的顧慮會使得ta們進入專注的學習狀態的速度比其他孩子更慢。也就是說,當別的孩子都已經專注於書本內容的時候,安全感低下的孩子思考的卻是:這門課的老師會不會不喜歡我,之後的測驗會不會考不好,爸爸媽媽會不會因此責備我?因爲基礎安全感薄弱,所以ta們首先專注的並不是書本,而是探尋自己內心的穩定和平靜,這種“消耗”會使得ta們專注的速度和效率都相對更弱。

如何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處於6歲之前,可以通過以上這些影響專注力的原因入手,進行有意識地“預防”,但若是過了這個階段,也可以通過一些訓練,逐漸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讓孩子感受專注的愉悅感小朋友因爲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興奮和抑制的功能還不能很好地配合,所以自制能力就相對差一些。甚至很多事情還沒有開始做,就已經開始分神了。家長們能做的,是不斷挖掘孩子專注的領域,並讓他們感受到,專注於一件事時獲得的愉悅感。記得前陣子,一個叫《祕密花園》的塗色書風靡朋友圈,一時間大家都迷上了塗色。當時我也跟風買了一套來塗,竟意外地發現,當我專注於填色的時候,我就完全屬於此時此刻,不用再去多思考各種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我確實能感受到一種愉悅感。然而,很多成年人正在逐漸失去專注的能力,以至於孩子們也無法專注於此時此刻。在路邊等紅綠燈的時候,陪孩子吃飯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們都在刷新聞或朋友圈,生怕漏掉什麼重要的熱點。電影院裏陪孩子看電影的家長,多半也都在刷手機。雖然看電影這樣的活動,孩子能夠獨立完成,看起來並不需要家長的陪伴,但若是走出電影院的那一刻,你向孩子傳達出你的觀影感受,這絕對能傳遞給孩子一種信息——原來我的爸爸/媽媽跟我一樣投入!(不要小看這種“共鳴”,它很能增進親子間的鏈接。)作爲家長,如果能把自己手頭的事情做得更投入一些,比如提高此時此刻陪伴孩子的質量,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專注力的訓練。

督促孩子努力 不如培養孩子專注力 第4張

兩個關於專注力的小訓練

專注力的另外一個方面,體現在是否能迅速地將自己的意識集中到此時此刻。課間休息時,大家都可以專注於各種瘋玩,但若響起上課鈴聲,這個時候,是否能讓自己迅速地安靜下來進入上課狀態。
這就像帶兵打仗,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調動各方面的兵力,戰勝各種干擾,集中起來對抗此時此刻的狀況。在我家樂樂上小學前的這個暑假,我給她買了新的書桌,當作進入小學前的一個“儀式感”,也想借此讓她能坐到書桌前,就立刻進入“專注學習”狀態。只是一開始,她坐在書桌前總是會東摸摸西瞧瞧,腳還晃盪晃盪地。

於是我對她進行了一個“身體整隊”的訓練:

●雙腳放在該放的地方,背脊挺直了;

●小耳朵準備好,拒絕接收太多外界的雜音;

●眼睛專注地看着書本;

●最後,大腦來思考書本上的內容。把身體的各個部位都看成是學習知識的“士兵”,在短時間內把士兵們進行有效地“整隊”是一個專注力訓練的過程,也是“帶兵打仗”的提前演練。

督促孩子努力 不如培養孩子專注力 第5張

這樣一套訓練很適合學齡前的孩子,能讓ta們從中掌握控制自己身體的方法,更好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除了這個“身體整隊”的訓練,還有一個小遊戲適合更小年齡段的寶寶。我們小時候都玩過“一二三木頭人不許動”,這個小遊戲能讓孩子快速安靜下來,在遊戲中鍛鍊如何抑制自己的各種小動作。

溫馨小貼士

在遊戲中,家長還可以給孩子做示範,通過解說如何安放自己的手和腳,是否要把眼睛閉起來等細節,讓他們逐漸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身體和意念——即如何把注意力集中起來的能力。偶爾給孩子進行一些專注力的訓練,除了能提高孩子學習的效率,對情緒的管理能力也會有所幫助。

專注力的訓練,是爲了讓孩子感知到,專注於一件事是能獲得極大的成就感與愉悅感的。懂得專注於此時此刻的孩子,能夠獲得滴水穿石一般的能力,這種能力,無論在未來的學習還是工作中,都能讓ta受益終身。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