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指南 > 用藥指南 > 孩子感冒腹瀉吃蒙脫石散能好嗎 孩子感冒不吃藥能挺過去嗎?

孩子感冒腹瀉吃蒙脫石散能好嗎 孩子感冒不吃藥能挺過去嗎?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01一、寶寶感冒讓媽媽吃藥,「過奶喂藥」真的可以麼?

孩子感冒腹瀉吃蒙脫石散能好嗎 孩子感冒不吃藥能挺過去嗎?

雖然媽媽們對寶寶呵護有加,可有時候稍不留神,小寶寶還是會生病。看著受苦的寶寶,媽媽心疼不已,恨不得能自己代為生病。

這顯然不現實,於是有些媽媽找到了替代的方法——替寶寶吃藥,然後通過母乳「過藥」給孩子。

不少媽媽認為,自己吃藥,然後再用母乳過藥給寶寶,寶寶吃到的藥量就會大大減少,藥物對孩子的傷害也會相應減少。

其實不靠譜!

首先,要進入母乳的藥物,必須首先進入媽媽的血液中,也就是說血液迴圈中得先有藥物。

像益生菌、蒙脫石散、乳果糖這類藥物基本不會進入血液迴圈,寶寶也就不可能通過母乳獲得藥物。

寶寶吃不到藥,就有耽誤病情的風險。

其次,有幸進入血液迴圈的藥物,要再進入乳汁,也不那麼容易。

藥物並不完全會「漏」到奶裡,脂溶性越好,分子量越小,與蛋白結合能力越低的藥物才越容易進入乳汁。

通俗來說不同藥物進入乳汁的「門檻」不一,不同藥物在乳汁與血液中的濃度差異是很大的。

我們無法控制每一種藥物進入乳汁的量,藥量不確定會對孩子造成健康風險。

02二、孩子感冒不吃藥能挺過去嗎?

俗話說感冒吃藥七天好,不吃藥一週好,這種說法真的正確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感冒也分很多型別,首先要鑑別是普通感冒還是流行性感冒(流感),流感和普通感冒是不一樣的

(一)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病,多發於初冬,是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最常見的病種,不同季節的感冒,其致病病毒並非完全一致。

01普通感冒症狀輕

不發燒或低燒,高燒一般在39℃以下,精神狀況大多還不錯,咳嗽、流鼻涕、咽痛,較少併發症風險。

感冒病毒進入人體內駐紮,此時有些治療感冒的藥物可以阻止病毒擴散,但是不能殺死病毒,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會對付他們。

人體的免疫系統像一支精密的軍隊,24小時晝夜不停地保護著我們的健康。在任何一秒內,免疫系統都能協調調派不計其數、不同職能的免疫“部隊”從事複雜的任務。

感冒病毒進入人體的第一站就是喉嚨,所以普通感冒大都從嗓子疼開始,之後,體內的免疫系統救援小分隊一邊升高體溫來阻止病毒繁殖(發熱持續1~2天),免疫系統大部隊一邊趁勝追擊病毒,然後病毒被消滅,最後就是咳嗽清理戰場了,這樣一個過程一般來說平均要7天左右。

普通感冒一般會自己痊癒,但也要防止交叉感染及併發症。注意休息、多喝溫水和補充維生素C等,維生素C能整體抑制病毒繁殖。

(二)流感

如果症狀不是嗓子發炎,流鼻涕而是虛脫髮燒,可能就是流感了。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發病率比較高,易引起暴發性流行或大流行,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

02流感症狀重

39~40℃以上,發燒快,高燒不退,精神萎靡,全身乏力,咳嗽、咽痛、流鼻涕,有時伴有腹瀉嘔吐,可合併中耳炎、肺炎、心肌炎。

流行性感冒的患者一般會出現高熱的現象,體溫可以升高到39℃以上(發熱持續3~5天),但普通感冒的患者一般不發燒或者只是出現低熱。

流感病毒可以從喉嚨一直下侵到肺部甚至腸胃,嚴重時還能讓身體多個器官一起罷工。頭疼、全身肌肉疼,發燒持續時間長。

孩子的機體組織尚未發育完全,病毒抵抗力較弱,很容易在這個基礎上合併肺炎,特別是一些免疫力差的小嬰兒。

得了流感,如果症狀嚴重千萬別硬撐著,藥物雖不能上陣殺敵,但可以阻止病毒擴散,人精神了,才有抵抗力對抗病毒。

03三、治療小兒感冒時家長使用藥物的注意事項

第一,需要辨證,看孩子是屬於哪種感冒,或者是其他疾病的早期症狀(例如急性闌尾炎、急性傳染病早期如麻疹、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猩紅熱等)表現為感冒的,要進行鑑別,普通感冒的症狀一般一週左右好轉或消失。但若持續時間超過14天,則應考慮不是普通感冒,應及時就醫;

第二,不要一發燒就買消炎藥,感冒非處方用藥種類繁多,成分大同小異,最好諮詢藥師,避免過量或重複用藥;

第三,患兒發燒超過38.5℃時要服用退燒藥,避免引起驚厥,尤其是對於3歲以下的患兒。

第四,如果有較長時間的流鼻涕、鼻塞現象,還需要醫院再進一步診斷,排除鼻炎、鼻竇炎等併發症。

第五,小孩感冒藥不建議跟其他飲品混合在一起服用,除非某些藥物寫明要混在橙汁裡面吃。藥物兌進飲品裡會改變藥物酸鹼度,使到藥效和成分發生改變,達不到藥物本身的效果。所以藥物最好還是用溫開水服用。

04四、預防措施

1、鍛鍊身體,增強體質。

2、避免接觸感染源,在感冒流行季節儘量不帶孩子去公眾場所,必要時可戴口罩預防。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