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常識 > 育兒指南 > 父母爲什麼有不同的教養方法?

父母爲什麼有不同的教養方法?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世界上最喜歡孩子的父母習慣用這樣的教育方法對待自己的孩子?我們試着分析父母這樣做的原因:

父母爲什麼有不同的教養方法?

傳統父母文化的影響:沒有人教我們如何成爲父母。所以我們只能從生活中去模仿我們的家長是如何做家長的。而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包括我們生活的家庭中,家長們是需要有家長的地位和威信的,而這些威信如何樹立呢?你只要看看《家》這部小說或者電影,就可以明白我們傳統的“家長文化”是如何在影響着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而且這種影響是代代相傳的,在當今社會和家庭中依然根深蒂固。我和很多監護人對話的時候,監護人們通常以這兩個理由爲自己辯解。我父母當時也這樣教育我,我現在不是很好嗎?別人家的父母也這樣教孩子,爲什麼孩子沒有這麼多問題?別人做的一定是對的,父母做的也一定是對的。這就是許多家長的思維模式。面對這樣的思維模式,很多教育專家感慨萬千。改變孩子其實很簡單,但改變監護人很難

站在孩子的角度:做過幼兒教師的我,和孩子們說話的時候,習慣性地蹲下來,改變說話的語調。所以,至今爲止我說話的風格還沒有消除孩子的味道。蹲下,改變語調。這是兩個小細節,表明你是否想用孩子能接受的方法和孩子說話。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父母不擅長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所以他們對孩子的要求是基於他們的價值觀和非標準。例如,前面提到的調整NAC行爲的少年,在他的價值觀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在母親眼中,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學習。訓練員說:你認爲媽媽怎麼做才能更好呢?孩子說:我希望媽媽少管理我,我會變得更好。孩子的回答感覺現場的母親不能下臺,這是事實,也是孩子的真正想法。如果我們做父母只是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的話,有一天肯定會遇到和這個母親相似的尷尬。

不知道孩子的需求:第一,我們知道孩子的心理需求其實包括很多水平,但很多父母只關注孩子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對孩子的服裝、冷溫、營養、健康等非常關注,對孩子的社交、尊重、我等需求的滿足事實上,作爲一個人,孩子和父母一樣,他們最重要的需是心靈的安全和幸福。如果一個孩子在家裏感到不安全和幸福,那麼更豐富的物質條件就無法彌補孩子內心的缺陷。我曾經爲初中二年級的男孩做過心理治療。剛認識他的時候,他的臉上幾乎沒有一絲的表情。第一次交流,他給我的回答全部是“不知道”。後來我嘗試在QQ上和他聊天,他的QQ簽名是“我的世界,很靜很靜……”,我的內心感覺到一陣寒意。他內心的孤獨、寂寞非常強烈。他的父母都是企業家,他們給他的物質生活相當豐富,她母親早就在預算上給兒子的賬戶存了2000萬元。但是孩子真的很開心嗎?

發泄自己的感情:很多家長在孩子面前隨意發泄自己的感情,甚至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氣缸。前面我曾經提到過的那個習慣了在孩子面前大喊大叫的朋友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我也接待過四十多歲的監護人,她說因爲夫妻關係不好,她對丈夫抱怨很多,但丈夫幾乎每天都不在家,所以她總是在孩子面前發泄自己的感情,結果她和孩子的關係非常緊張。後來她的孩子參加我的訓練營,在最後一天的成長儀式上,發生很大改變的孩子終於擁抱了他的媽媽,媽媽淚流滿面。後來在媽媽的動員下,孩子的爸爸也來做了一次心理諮詢。我向他講述了孩子在訓練所說的心靈的痛苦和煩惱,也講述了妻子心靈的痛苦,希望他們夫婦今後能在家庭中創造出對孩子身心發展更有利的和諧氛圍。爲了讓孩子更加感受到親情的寶貴,我也帶着孩子和其他孩子去福利院看望過非常不幸的孩子。在福利院,孩子們的心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無法有效解決問題:我們的指責、命令、懷疑等方法往往只是我們自己無能的表現。因爲孩子的問題讓我們感到無能爲力,這種無能爲力給我們帶來了強烈的憤怒,憤怒來自一個人的無能爲力,是一個人受挫後的本能反應。因此,當我們看到一個父母生孩子的氣時,我們可以理解這個父母對孩子沒有辦法,他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此時,唯一能幫助他的是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我曾經聽陶宏開教授講過一個網癮兒童的故事,那個孩子的母親爲了阻止孩子繼續玩網絡遊戲,憤怒地在孩子面前切斷了自己的胳膊,你知道孩子怎麼辦嗎?孩子也同樣割腕,和母親比賽誰的血流更快。親愛的父母們,如果想用命令、指責、懲罰、懷疑等武器制服孩子的話,這個父母的例子可以明確地說這是絕對不行的!什麼?

如果你真的想改變孩子,最重要的是找到切實的好方法

迷失了教育孩子的終極目標:我們爲什麼那麼辛苦地教育孩子呢?到底是爲了什麼?認真做完過第一關練習的家長或許可以很輕鬆地回答這個問題了。我用自己的方法找到的教育孩子的終極目標是,從個人意義上講,幫助孩子實現幸福、和諧、幸福、有價值的人生,從社會意義上講,使健康、幸福、安寧,使整個宇宙系統更加平衡。我們通過不斷的向上分類,明確了今天教育孩子的終極目標,不僅是爲了讓孩子成功、有好工作、有好前途,明確目標後也會迷路。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我們經常受到困擾和抵抗,遇到挫折和困難,如果我們的信念不牢固,能量不足,中途放棄目標的可能性很高,急功近利,放棄本末,有很大偏差的不正確的教育方式也容易發生。這也是很多監護人改變了教育觀念,但在行動中不能完全做到的原因。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