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品質 > 健康生活 > 顱內血腫併發症及預防處理

顱內血腫併發症及預防處理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術後再出血

顱內血腫併發症及預防處理

對超早期手術的病人,應提防再出血的可能。Brott等前瞻性研究證明,至少有38%的病人在發病後的第一個24h內,腦實質血腫體積繼續增長超過33%,證實了腦血腫形成並非一過性的。血腫擴大常發生於起病後24小時以內,其直接原因爲病變部位血管存在活動性出血或早期再出血。

血壓是影響再出血的常見原因之一,持續高血壓,增加腦血流及顱內壓,加重血管源性水腫,導致再出血;而降低血壓過快、過低,則導致低灌注,加重血腫所致局部腦組織缺血。因此,提倡有效控制血壓。目前推薦的方法是使收縮壓每天降低10%,直到200mmHg以下或達出血前控制水平。

而血腫清除後,血腫腔壓力驟減,不利於血腫自身壓迫止血,誘發再出血。故血腫清除時,不強求首次全部清除血腫,還可在血腫清除後,放入充水球囊,避免血腫腔塌陷,再逐步緩慢放水。如出現術後再出血,可通過引流管引流減壓,並在血腫腔內注入立止血或凝血酶,常可起到止血的作用。此外,一旦懷疑有活動性出血,應當慎用甘露醇。

因爲甘露醇使血腫以外的組織脫水後,可使血腫—腦組織間的壓力梯度迅速增大,從而促進血腫擴張或加重活動性出血,導致臨牀症狀惡化。而凝血障礙更易導致血腫進行性擴大,因此,入院時常規查凝血指標,可作爲判斷血腫擴大可能性的指標,提前給予止血等措施可起到預防再出血的目的。

(二)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ICH常見的併發症,佔昏迷病人的50%以上.其發生是由於意識障礙,咳嗽反射減弱或消失,咽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排出所致.做好呼吸道管理,保證呼吸道的通暢,是預防肺部感染的關鍵,應作氧飽和度檢測,在SPO2 降低(>5%)時提示氣道通暢障礙,需吸出阻塞的痰液.

肺部一旦發生感染,應針對性的使用抗生素,其用藥原則是:

1、應熟悉選用藥物的適應證、抗菌特性、菌動學、藥效學和副作用。

2、要儘早確立病原學診斷,多次做痰培養及藥敏試驗,根據致病菌及藥敏結果,針對性的選擇抗生素。

3、應按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狀態合理用藥。

4、 儘量避免使用抑菌藥物。應選用有效、毒性低且價廉的藥物。

5、選用適當的給藥方案和療程,注意藥物間的相互作用,注意綜合措施的重要性

(三)消化道出血

ICH併發消化道出血發病率爲18.2%-34%,其發病機制也認爲與血腫佔位、顱高壓造成丘腦下部壓迫損害有關。有學者認爲對於危重病人採用預防性治療可降低50%的臨牀出血,如可用法莫替丁20mg+5%葡萄糖250ml靜脈點滴,每日2次。

(四)心衰、腎衰、離子紊亂、腦梗塞。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