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百貨 > 教育資訊 > 古代要區分的地得的用法嗎 的/地/得用法詳解

古代要區分的地得的用法嗎 的/地/得用法詳解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8.6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的地得”是結構助詞,是起到連接的作用,很多人分不清這個三個字的用法,那麼,古代要區分的地得的用法嗎?下面本站小編就帶來介紹。

古代要區分的地得的用法嗎 的/地/得用法詳解

古代要區分的地得的用法嗎

區分“的地得”不是一項自古至今的歷史傳統,直到現在,還有諸多語言學家圍繞“的地得”的分用與合用問題進行着探討和爭論。早在唐代,作爲結構助詞的“的地得”就出現了,不過當時的“的”還被寫作“底”。元代,“的”字逐漸替代了“底、地”,到了明清,基本上就只用“的”了。此外,“得”與“的”也常常混用。所以在古代,“的地得”並沒有明確的區分。“五四運動”以後,“底”又一度復興,形成了“的、地、底”三足鼎立的局面。“的”“底”用在定語後面,狀語後面用“地”,補語之前有時用“得”,有時用“的”。“底、的、地、得”四字雖有明確分工,但也經常出現混用。

直到1956年,《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才明確且權威地規定:“它們是定語、狀語、補語的標誌。”之後,在全國中小學的語文教學中,都特別強調辨析“的地得”的用法。不過,1984年公佈的《中學教學語法系統提要(試用)》又提出,在中小學教學中不再對“的、地、得”的用法做硬性區分,願意分用就分用,願意合用就合用。這可能也是爲什麼現在這麼多人分不清“的地得”的用法的原因之一。學界對“的地得”分合使用的認識也分成了三大派別,各有各的立場理由。分立派認爲,“的地得”的功能不同,區分它們可以讓漢語的書面表達更加精密準確,減少歧義。合併派認爲,“的、地、得”的分立也有這麼多年了,但很多人還是用得亂七八糟,所以不如干脆就合併了。但合併派內部的認識也存在差異,有的建議“的”“地”混用、“得”單獨使用;有的則認爲完全可以一切都用“的”代替。

的/地/得用法詳解

“的”、“地”、“得”作爲結構助詞時起連接作用,讀音都爲輕聲“de”。

區別可以用一句話總結:定語後爲“的”,狀語後爲“地”,補語前爲“得”。

可能過於抽象,讓我們具體來看:

古代要區分的地得的用法嗎 的/地/得用法詳解 第2張

①“的”

“的”後面接的爲表示事物名稱的詞或詞語,“的”前面的詞語一般用於修飾或限制“的”後面的詞。

結構:名詞、代詞、形容詞+“的”+名詞

例子:老師(名詞)的教鞭(名詞)

我(人稱代詞)的媽媽(名詞)

可愛(形容詞)的小鳥(名詞)

②“地”

“地”後面接的一般爲表示動作或狀態變化的詞或詞語,“地”前面的詞語一般用於形容“地”後面的詞。

結構:形容詞(副詞)+“地”+例子:開心(形容詞)地笑(動詞)

慢慢(形容詞)地走(動詞)

天漸漸(副詞)地涼(形容詞)起來

古代要區分的地得的用法嗎 的/地/得用法詳解 第3張

③“得”

“得”前面接的一般爲表示動作或狀態的詞或詞語,“得”後面的詞語一般用於補充說明“得”前面的詞。

結構:動詞(形容詞)+“得”+補語

例子:玩(動詞)得開心(補語)

凍(動詞)得通紅(補語)

紅(形容詞)得發紫(補語)

大(形容詞)得出奇(補語)

高興(形容詞)得一蹦三尺高(補語)

注意:“激動地哭了”和“激動得哭了”的區別。

“激動地哭了”:這句話陳述“哭了”,“激動”是形容哭的狀態。

“激動得哭了”:這句話強調“激動”,“哭了”是對激動程度的補充說明。

以上就是有關全部內容介紹,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