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指南 > 婦科疾病 > 影響女性懷孕9大因素 35歲以上懷孕難

影響女性懷孕9大因素 35歲以上懷孕難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6.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是什麼限制了寶寶的到來?女性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儘快生活的寶物?小編整理了影響女性懷孕的九個死穴。

影響女性懷孕9大因素 35歲以上懷孕難

易導致女人的不孕九個因素

1、年齡是生育能力最大的禍首

卵子是從一出生就相伴女性朋友的,年齡、生活方式、環境都會影響到卵子的質量,年齡越大,剩餘的生育功能正常的卵子數量就越少。女性接近更年期時,月經週期會變短且不規律;子宮內膜可能會越來越薄,越來越不適合受精卵着牀;陰道分泌物會變得流動性更差,更不容易讓精子進入。隨着年齡的增長,女性的整體健康水平也會下降。子宮內膜異位症、多囊卵巢綜合徵(PCOS)、感染等疾病器官不育。35歲以上的高齡孕婦容易發生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腎臟病等各種妊娠併發症,胎兒官內生長遲緩,死產、死產的發生率和包圍產的死亡率也提高,胎兒畸形率也提高。

2、人工流產是女性不育的第二個原因

醫生髮現流產次數與不育概率成正比。多次人工流產容易引起盆腔附件炎,輸卵管炎症後堵塞,不育。人工流產時高活性子宮內膜片,非常容易轉移到盆腔內栽種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症導致不孕症。此外,反覆人工流產也會使子宮內膜變薄。一旦將來懷孕,胚胎就像沙子裏的幼苗一樣,無法獲得足夠的營養,容易發育不良和流產。

3、生殖器官發炎影響生育能力

患陰道炎時,陰道內酸鹼度發生變化,白細胞增多,這些都會妨礙精子的成活,活動度下降,官頸炎引起的局部環境發生變化,不利於精子通過官頸管,導致不孕。盆腔感染治療不及時、不徹底,尤其是結核性或淋菌性感染,即使痊癒,也會引起輸卵管粘連、扭曲、狹窄,導致不孕或官外妊娠。

4、性習慣不良危害生育

一些年輕女性性不衛生、性混亂、感染性病,經常處於潛伏期,暫時看不到影響,但不知不覺引起骨盤炎,不育。例假日的房間容易使細菌和血液通過鬆弛的官頸口進入骨盆,引起感染。更嚴重的是,如果倒流的經血留在盆腔內,就會引起子宮內膜異位症。兩者都是破壞生育能力的殺手。

5、有害化學物質影響妊娠

很多化學物質中的毒素破壞卵細胞,內分泌紊亂的可能性很高。一些防水服裝、殺蟲劑、食品包裝、室內裝飾品、特氟隆不沾塗料等商品所含的全氟化學物質,不僅會給人體肝臟、免疫系統、發育和生育器官帶來毒性,還會影響胎兒的發育。

6、酒精、咖啡妨礙生育

經常飲酒,特別是酗酒的女性,生育能力明顯減弱。因爲酒精會妨礙營養物質的吸收,僅僅一杯紅酒就可能減少體內鋅的含量,而鋅是生育能力的基本因素。咖啡因--即使每天只喝兩杯咖啡,也會在50%的程度上降低生育能力。可樂飲料具有相同的效果,因爲可樂中也含有大量咖啡因。

7、過度肥胖不利於妊娠

肥胖會破壞女性內分泌,妨礙排卵,引起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健康問題。這些疾病也可能導致婦女不育,並且在懷孕期間會引起併發症。病態肥胖的婦女試產治療的成功率也很低。

8、盲目減肥也會導致不孕症

盲目過度減肥可能導致內分泌紊亂、月經週期失調、排卵停止。過度減肥引起的營養不均衡、微量元素嚴重不足也會影響生育能力。特別是年齡超過30歲的女性,生育能力本身就下降了,所以要更加慎重地減肥。

9、精神緊張壓力過大影響生育能力

生育年齡的女性,如果環境變化、感情變動、長期壓力大,內分泌紊亂、月經紊亂、月經紊亂、月經不排卵,當然不容易懷孕。就業競爭加劇增加了很多職場女性的壓力,長期處於憂慮、抑鬱或恐懼焦慮的精神狀態,都會影響女性的懷孕。

女性不孕不育預防注意事項

1、不宜快速減肥。

女性想要有魅力的體型,減肥不是壞方法,但減肥也要注意方法,決不能勉強要求。快速減肥通常通過藥物、飲食控制、手術等手段實現。這對中樞神經和內分泌產生了不良影響。雖然體重在急速下降,但是隨之而來的是雌激素、孕激素等分泌減少,月經週期紊亂、月經量減少、排卵障礙,逐漸就形成了不孕症。

2、不要過度飲酒。

適度飲酒對身體有一定的好處。因爲每個人的體質等條件不同,所以飲酒的影響也不同。但是,過度飲酒是百害無利的,甚至可能導致女性不育。飲酒不僅會引起排卵障礙,還會引起子宮內膜異位症、月經異常、痛經等疾病。

3、不要經常喝咖啡。

咖啡有提神的效果,但越多越好,經常喝會產生依賴性,容易引起不育。即使懷孕了,流產畸形兒的概率也會增加。因爲咖啡因會導致DNA損傷和染色體畸形。

4、避免生活不規律。

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加大,越來越多的女性生活沒有規律,直接影響內分泌紊亂,打亂排卵週期。生活不規則,睡眠時間過短,生物鐘逆轉,會妨礙丘腦的正常功能,影響松果體的功能,卵巢不能正常分泌性激素,引起排卵功能障礙。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