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指南 > 兒童疾病 > 寶寶上廁所肛裂怎麼辦 寶寶便祕肛裂調理方法

寶寶上廁所肛裂怎麼辦 寶寶便祕肛裂調理方法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上廁所排便困難,緊張,甚至出現便祕,肛裂的情況,引起爸媽的恐慌,通常是由輔食不消化,活動量不足等引起的,那麼寶寶上廁所肛裂怎麼辦?下面本站小編帶來介紹。

寶寶上廁所肛裂怎麼辦 寶寶便祕肛裂調理方法

寶寶便祕肛裂調理方法

便祕引起的原因

1添加輔食

剛添加輔食階段,因飲食習慣改變會很容易引起便祕。

2容易引起便祕的食物

下面這張表格中的食物,如果孩子吃的太多或者是剛開始吃,很容易引起便祕。從孩子的食譜中暫時移除這些食物

寶寶上廁所肛裂怎麼辦 寶寶便祕肛裂調理方法 第2張

3排便訓練

孩子在學習上廁所的階段會很容易養成憋便的習慣。剛開始坐在馬桶上的時候,孩子不願意鼓勁讓腸子運動起來排便,於是就開始憋便,從而導致便祕的發生。

如果孩子覺得使用馬桶來排便很有壓力,暫停訓練,過一段時間再試。

4活動量不足

適當的運動量可以加強排便肌肉的張力,有利於排便的順利進行。但是如果運動量不充足,那麼腹部、盆部等排便肌肉張力下降,排便困難,產生便祕。

5其它可能原因

發燒、脫水、長時間臥牀、情緒困擾、飲食失調、補鈣過多等,都有可能引起便祕。

寶寶上廁所肛裂怎麼辦 寶寶便祕肛裂調理方法 第3張

寶寶便祕的預防

父母應該做到熟悉孩子正常的排便模式、典型的大便形狀和軟硬程度。做到這一點可以更好的判斷孩子是否出現了便祕,便祕的嚴重程度如何。

如果孩子在1~2天內都沒有正常排便,或孩子在大便的時候伴有腹痛,那就需要儘快建立起規律的腸蠕動。要做到這一點,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保證每日水的攝入量

每天要保證孩子飲水量,以溫開水爲主,因爲嬰幼兒腸道的水分很容易被吸收,大便幹導致便祕。所以每天的飲水量要充足。

1)純母乳餵養導致的便祕比較少見,如果母乳嬰兒出現便祕,更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而並非飲食因素。可以諮詢醫生,能不能給孩子多喂一些水或者西梅汁。

2)孩子由吃母乳轉吃配方奶,或由一種配方奶轉吃另一種,出現短暫性的便祕是平常的。最重要是不要混和兩款配方奶粉,並按照奶粉罐上的指示,正確地衝調奶粉,讓寶寶攝取充足的營養及水分。若有需要,可讓寶寶在兩餐之間喝少量開水。

3)已經添加輔食的孩子,每天也要給他足夠的水分 ,來預防和改善便祕的情況。

4)每天喝多少水並沒有一定標準。如孩子每三至四小時有一次小便,小便呈淺色而氣味不濃,就表示已攝取足夠水分。

5)多利用和製造機會讓孩子接受喝水,例如天氣炎熱或在進行體能活動後給他水;把盛了水的杯放在幾個他隨手拿得到的地方。

6)正餐時的飲料應只喝水或鹽分少的湯水,以免影響胃口。

7)避免糖分高的飲料如果汁、汽水,因會影響排便和引致肥胖。可讓孩子飲用已稀釋的新鮮果汁,但也不應過量。

2食用高纖維食物

如果是已經開始吃輔食的孩子出現了便祕,你就需要在孩子的日常飲食中多添加一些高纖維食物(參考下表),同時儘量減少食用前面提到的那些容易引起便祕的食物。

3培養排便習慣

一旦孩子長大到可以接受上廁所訓練,每天都要求孩子在馬桶上坐一會。給他一本書或一個玩具,讓他放鬆下來。鼓勵孩子堅持坐在馬桶上,一直到出現排便,或者15分鐘。如果孩子做到了,記得鼓勵他,如果還是沒有做到,應該繼續用一些積極的語言鼓勵孩子。

孩子最終也必須學會不在大人的指導下自己上廁所。

4增加運動量

小孩子本身就比較活潑、好動,所以可以根據其好動的特點,鼓勵孩子多活動,由簡單的收拾玩具、跑跑跳跳至較劇烈的打球、跑步,運動量的增加有利於排便肌肉張力的加強,活躍消化系統,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

5適當的按摩

按摩主要是在孩子的腹部進行按摩,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避免對孩子造成疼痛傷害。按摩可以有效加強孩子腸道蠕動,促進排便,消除便祕現象。

寶寶上廁所肛裂怎麼辦 寶寶便祕肛裂調理方法 第4張

1、開塞露

開塞露是由甘油、山梨醇等形成的,對嬰兒的腸道產生刺激作用,達到通便的效果。把開塞露塗在嬰兒的肛門裏,然後讓開塞露在體內停留,對腸道產生刺激作用,起到通便效果。

寶寶上廁所肛裂怎麼辦 寶寶便祕肛裂調理方法 第5張

2、乳果糖

乳果糖爲滲透性瀉藥,屬於人工合成的不吸收雙糖,口服後進入胃、小腸等消化系統幾乎不被消化酶分解、吸收,可以以原形形式到達結腸,並在進入腸道前,充分吸收水分,有效預防大便中水分被機體過度吸收進而出現乾結現象;乳果糖在進入腸道後,經消化道菌轉化,可形成低分子量的有機酸,進而使腸道內酸鹼度下降,腸內滲透壓升高,進而達到溼化糞便的目的。因此,乳果糖可有效促進結腸蠕動,緩解便祕症狀。

以上就是寶寶上廁所肛裂怎麼辦,寶寶便祕肛裂調理方法,請大家繼續關注。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