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指南 > 婦科疾病 > 月經推遲10天正常嗎?簡單的家庭菜有助於調整月經

月經推遲10天正常嗎?簡單的家庭菜有助於調整月經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閲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月經週期一般為28~30天。提前或延遲7天左右仍屬正常範圍,週期長短因人而異。但是,超過這個時間,月經本正常的女性一定會擔心。月經晚了10天還沒來的原因可以分為以下4種情況:

月經推遲10天正常嗎?簡單的家庭菜有助於調整月經

月經晚了10天還沒來的原因

1、懷孕:月經晚了7天后,可以用妊娠早期知識檢查棒測試尿液,陽性懷孕的可能性高,妊娠早期知識檢查棒陰性相反。但是,懷孕也有噁心、乳房膨脹等其他症狀。當然,最後的方法是去醫院做超聲波檢查。

2、藥物副作用:例如,長期服用避孕藥後內分泌失調,月經也會延遲10天。

3、手術導致宮腔手術引起宮頸粘連,經血瘀殘留,月經延遲。

4、其他:精神緊張、壓力大、環境變化等心理因素、影響內分泌的疾病等。月經可以推遲。

以上是月經遲到10天還沒來的原因,偶爾只遲到1~2次月經10天,如果沒有其他伴隨症狀,就不屬於月經病的範疇。當月經週期間隔35天以上的人被稱為月經稀發,月經停止超過3個月的月經週期被稱為閉經。絕經後不排卵,也可引起骨質疏鬆症、子宮內膜增生等問題,必須重視。應及時到醫院進行全面檢查。

痛經的原因之一是壓力

職業女性在工作中長期壓力過大引起精神緊張,內分泌紊亂,改變月經規律。

温暖的提示:緩解精神壓力,游泳、跑步等全身運動,每週1~2次,每次30分鐘。

多吃香蕉、白菜、馬鈴薯、蝦、巧克力、火腿、玉米、西紅柿等有減壓作用的菜餚。

罪魁禍首之二:貪婪

女性經期寒冷,骨盆內血管收縮,卵巢功能紊亂,月經量過少,閉經。

温暖的提示:生理日防寒避濕,避免淋雨、水、游泳、冷飲等,特別是防止下半身感冒,注意保温。

在食譜中添加葱、豆類、南瓜、大蒜、生薑、栗子、橘子等食物,還有醋、醬、植物油、辣椒、胡椒等調味料和牛肉燉菜、雞肉湯,對這種情況下月經不調有一定的作用。

罪魁禍首之三:電磁波

手機、商務通信,一個也不能少的微波爐、無繩電話、吸塵器……阿雲的生活被電器包圍着。但是,阿雲的好朋友並不像這些電器那樣聽她的指揮,時間很少,襲擊的時間也沒有規律,阿雲很煩惱。

各種家用電器和電子設備在使用中產生不同的電磁波,這些電磁波長期作用於人體對女性內分泌和生殖功能產生不良影響,導致內分泌紊亂、月經失調。

温暖的提示:在手機上安裝無聽筒對話器是安全的選擇。當然,最好不要長時間使用手機。

不使用微波爐,冰箱不應放在卧室裏。注重電氣設備的科學使用,儘量避免各種電氣設備同時開放使用,持續使用時間不要太長,次數不要太頻繁。

多吃胡蘿蔔、豆芽、番茄、瘦肉、動物肝臟等富含維生素a、c、蛋白質的食物,經常喝綠茶,有效預防和減輕電磁污染對人體的危害。

原因之四:便祕

便祕可能會導致女性月經紊亂。直腸內大便過度充滿後,宮頸向前移動,子宮體向後移動。長時間反覆發生子宮後傾,寬韌帶內的靜脈受壓不暢通,子宮壁充血,失去彈性。子宮長期保持在後傾位置,腰痛、月經紊亂。

温暖提示:甜處方:取麻油、蜂蜜各一勺,攪拌後服用,滋潤胃腸,促進胃腸蠕動。

每天早起空腹喝一碗或兩碗熱菜湯,對治療便祕有顯着療效。

杜仲茶是便祕者的好飲料,可以解除便祕,減少脂肪。每天早晚或飯後喝檸檬汁,可以增進胃腸的消化,減肥,有軟便的效果。

核桃、酸奶、青梅乾是潤腸通便的零食,不吃咖啡和香蕉也有促進排便的作用,但是過度吃會變差。

罪魁禍首5:濫用藥物

濫用或多使用抗生素,對女性來説月經失調、不排卵、閉經可能是藥物抑制和損害人自身的抵抗力,引起身體功能障礙。

温暖的提示:良好的自身免疫力有助於抵抗輕微的疾病。

不要隨便升級抗生素。使用高級抗生素後,使用低級抗生素不起作用。因為病原菌受力了。因此,用藥要問醫生,升級要慎重。

簡單的家庭料理也有助於調整月經

1、雞蛋龍眼湯:龍眼肉50克,雞蛋1個,先煎龍眼,30分鐘後放入雞蛋,煮至熟,早晚各1次,連續服用10天。適用於虛證月經不調。

2、山楂糖飲:生山楂肉50克,糖40克。山楂水煎渣,衝紅糖,熱飲。非妊娠者多次服用,經血也可以自下。功能活血調經,主治婦女經期紊亂,月經延遲。

3、茴香酒:茴香、青皮各15克,黃酒250克,茴香、青皮洗淨,浸入酒中3天即可飲用。每次15-30克,每天2次,如果不耐酒,醋可以代替。功能疏肝理氣。主治生理日的前期不定,顏色正常,沒有塊狀,乳房和腹脹等症狀。

4、山楂紅花酒:山楂30克,紅花15克,白酒250克,用藥浸泡酒1周。每次45~30克,每天2次,根據酒量的大小,不醉。功能活血化瘀。主治經量少,紫黑有塊,腹痛,血塊排出後疼痛減少。請注意不要吃冷的食物。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