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百貨 > 教育資訊 > 在古代中舉意味着什麼 考舉人有多難

在古代中舉意味着什麼 考舉人有多難

來源:親子百科網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范進中舉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在得知自己中舉人的那一刻,喜極而瘋,那麼,在古代中舉意味着什麼?考舉人有多難?下面本站小編就帶來介紹

在古代中舉意味着什麼 考舉人有多難

在古代中舉意味着什麼

在我國,從古至今人們一直傳誦着“寒門出貴子”的觀念,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尤其是隋朝開科舉取進士的先河後,“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說的就是學子通過科舉考試改變命運的故事。

古代如果中了秀才,那已經是有功名的人了,不是普通的老百姓了。

秀才可以穿長衫了,不用交各種各樣的稅了,見了縣令不用下跪,當然每月還可以領一些銀子,大概相當於現在的普通公務員,或者211工程大學畢業。

中舉人,那在讀書人裏面可以說是幾百裏挑一了,如果中舉的話,可以說已經是功名利祿很快就要來到。

《儒林外史》中,范進一考上舉人就有名滿鄉里的退休知縣張鄉紳過來賀喜,不但稱兄道弟,還送五十兩銀外加中心地段房產一套。“自此以後,果然有許多人來奉承他;有送田產的,有人送店房的,還有那些破落戶,兩口子來投身爲僕,圖蔭庇的。到兩三個月,范進家奴僕丫鬟都有了,錢米是不消說了。張鄉紳家又來催著搬家。搬到新房子裏,唱戲、擺酒、請客,一連三日。”中舉真的能讓人如此一夜之間飛黃騰達嗎?

明代舉人太少,實際上舉人上進士比例很高,秀才中舉人差不多百裏挑一了。所以明代舉人的地位的確是很高的。按明史的話,三年一次鄉試,一般一科取舉人千餘(一般按照三十比一的比例允許入場,也就是在秀才中選三萬人入場)。舉人都可以參加會試,但屢考不中未必人人都去,一般在每科北京參加會試的是三千至四千人,也就是鄉試是三十取一,進士是十取一。

一輩子只是舉人沒考中進士的最多不過一萬人,而同期的秀才估計有幾十萬。這樣就可以看出舉人的地位了。明朝中後期某些南方大省的舉人本身就要有地位纔好中舉人,或者說投靠有地位的人物,經過博弈之後有一箇中舉人的機會,基本上就是各大名門的子弟學生一家一個,剩下十來個官員做做人情,真正寒門出身的也就幾個人。清代甚至出現了不下場(應參加考試卻因爲種種原因沒有參加考試)的舉人。

在古代中舉意味着什麼 考舉人有多難 第2張

考舉人有多難

滿清200多年時間,一共只有15萬被錄取的舉人,平均每年600多個。

要知道,這600多個是全國,如果分到30多個省,每個省只有30個。

分配到每個縣市,只有1個甚至還不到1個。

中國歷史上,善於治安邦的名臣、名相,有傑出貢獻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外交家、軍事家等大都出自狀元、進士,但其中也不乏舉人。

這麼看舉人和考公務員有點像,但是仔細一想又不是那麼回事,公務員剛考上就是幹活的。類似於古代的捕快,文書之類的,要當官那還兩說呢!

在古代中舉意味着什麼 考舉人有多難 第3張

以上就是有關全部內容介紹,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